第03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公示

第0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9月2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荷桥,稻文化之村

  就像人体由无数个细胞组成。村组成了一个村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甚或你在地图上找不到她。

  她时常隐秘在人的心里。

  荷桥,于她的认知,和大多数人一样,因贡米而知晓。就如一个城市有它的名片。

  再次和文友来到荷桥,我以为是寻稻之源。多少次往返在这条路上,从地方到中央,因稻而来。

  “快看快看,这里是贡米原产地!”文友们激动地在车里吆喝着。车子没有在预想的地方停下来。

  当地副镇长曹建金和荷桥村委会书记程道明带领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先公路,后山路,最后徒手攀爬至百丈岭。

  “你看,这个辙印最深有一尺多长,千百年来,有多少车轮在这驿道上碾过。”副镇长曹建金颇有感触地说,“百丈岭是古代饶州府至广信府官道必经之地。”

  文友麟台无计由此想到,千年驿道埋荆棘,一片沧桑印石墩。

  “这条路是怎么发现的?”我问。

  “我从小就在这条路上走,攀爬,摘野果。”荷桥村委会书记程道明说,“那时这一路石头更多,后来被村民撬走,做洗衣石,做门前的台阶。”

  “这是青石板吗?”

  “不是,不是。是麻石呢!”有文友说。

  “青石是天然的,麻石是人工铺上去的。”程书记说。

  我立刻百度了一下,麻石路多建于明清时期。凡与麻石路有关的,必藏着风雨岁月的痕迹与故事。“可见,这在当时是一条商贾云集之路呢。”

  文友愚石感叹道:“荷桥古驿道见证着前朝的‘车如流水、马如龙’,还有鄱余万三县百姓历来的幸福。”

  “想不到啊,竟然在这里不期而遇。”亮哥惊叹道,“这些深深的车辙,一定就有父亲的独轮车碾过的印痕,有他滴落的汗水。”亮哥想起父亲告诉过他,民国时期,年轻的父亲就用独轮车为商户运米贩盐,走的就是这广信驿道。

  这其中路途的艰辛断不是我们能体验的。

  关于山里人的生活,我知道的,大多来自大人们所说。“何个屋里个妹呢嫁到山里去了,唉!一年到头都来不了一回。”每次说到山里,里直接变成了第二声,声母从l变成d。关于第二声的表达,我向来认为是疑问加确定。这无疑凸显嫁到山里后的困难程度。

  这样的话听多了,小时候对于山里的概念,是那种穷乡僻壤之地,感觉山里的世界是荒芜的。

  荷桥是属于山里的。

  我们一路向南。

  进山的途中,老乡们擎着一种上山的交通工具,一个“突”就让上面的人上蹿下跳。左边似深渊,一疏忽就有“万劫不复”的可能。胆小的,悬念多,赶紧爬下来走路。胆大的一路跟着老乡“突突”着上山,路上泥泞,老乡丝毫没有凌乱,车上欢呼着惊叫,他们一路沉着。

  “别看外表不咋样,可它有个响当当的名字‘爬山虎’,这是当地山民用卡车改装后用来上山拖运木材的。”曹镇长告诉我们。

  爬山虎,这是生活在山里人特殊的交通工具。比如山轿,还有四川、重庆人的滑竿。

  一个年长的老乡说,“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靠山吃饭。”

  老乡开山架路,逢水架桥。路上,遇见不知名的野果,熟悉的人说,是“牛卵袋呢”!成熟之后似猕猴桃。

  又遇见山泉水,同行的人下去掬起一口。“甜,真甜,百丈泉。”从事教师职业的桂芳说,“甘洌的百丈泉濡湿了仕女的脸和樱唇。”

  “明年的掬捧知多少?”她的心已向未来探访。

  “百丈泉是我们万年母亲河珠溪河的源头之一,荷桥水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发现三大瀑布群,相距不到200米之间。”曹建金说。

  他寻得一幅古地图,是明正德年间万年建县时期绘制的。从万年的古地图上看,百丈岭在万年最南端。“这幅万年古地图清晰地注明了珠溪河的源头是百丈岭。珠溪河源头共有两个,还有一个是东坞岭,现在的东坞岭的水流更大,这个说明古时荷桥一带的植被保持得非常完好。”

  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总会相遇甚至融合。从百丈岭流下来的泉水,汇成万年母亲河珠溪河的源头,最后融入乐安河。

  就如我小时候不晓得山里的世界,现在迂回婉转,才知道生长在乐安河畔的我曾也享受着山里的点滴恩露。

  茂密的百丈岭,深入其中,暑意全消。我们追寻长沙王吴芮曾屯兵于此,举兵反秦的历史云烟,又沉浸在乾隆时期《四库全书》印刷纸均来于此的惊喜。

  同治版《万年县志》记载:百丈岭在归桂乡有路通闽浙徽信。“归桂乡是古地名,是现在的裴梅镇,但地域大于裴梅镇。”曹建金解释说,“这也证实了我们脚下踩的麻石路正是千百年来古代饶州府至广信府的驿道。”

  “我们踩的不是车辙,是岁月啊!”文友们感叹着。

  山里储存记忆是深刻的,就如同驿道上深如尺的辙痕。

  一片叶、一块石、一段路、甚或是一个印痕,都是尘封的历史,只要你去触摸。

  “荷桥无河无桥,因当时植得满园荷花,因荷花莲蓬搭桥得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告诉我们。民国时期,河桥成了荷桥,这也是我们在古地图上看到的河桥。

  戏剧里,花亭相会的美好爱情故事产生于此。

  南宋时期,道一书院诞生于此。

  朱元璋战败避难于此。

  南北朝时期,这里的稻米就专供皇室。

  荷桥从远至今是有故事的。

  以稻为媒的荷桥村,近几年的金秋十月都举行贡米丰收开镰节。央视、省台、地方台同步直播或录播。她像一块璞玉,被雕刻着。

  荷桥正走在稻作文化习俗传承的路上。

  在荷桥,我们闻到或近或远的气息,或多或少触摸到时代的脉搏。

  谁说不是呢?

  家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 -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公示
   第03版:文化
   第04版:要闻·专题
荷桥,稻文化之村
管源:世外桃源
桐西坑
峰归云来
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