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8月19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胜与茅家岭暴动

  李超

  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41年1月,“皖南事变”震惊中外,国民党顽固派把被俘的部分新四军抗日官兵和共产党员、抗日青年、爱国志士等,囚禁在上饶集中营茅家岭监狱,对他们施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屠杀。狱中秘密党组织在李胜的领导和指挥下,与国民党宪兵、特务进行了艰苦卓绝、至死不屈、英勇悲壮的斗争,并于1942年5月25日成功发起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1962年10月,郭沫若在拜谒茅家岭烈士陵园时激愤不已、感慨万千,挥毫写下“内战内行纪上饶,江南一叶愤难消。茅家岭上英雄血,染遍红旗万代飘”的诗句,以赞颂和悼念茅家岭暴动的英雄和先烈。

  一

  李胜,原名李传友,参加革命后改名李胜。1917年出生于现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新庄社区。1931年,年仅14岁的李胜为生活所迫,跟随其父亲李庆茂到上海闯码头。其时的上海滩白色恐怖、血雨腥风,哪有穷人的立足之地。李庆茂在码头谋得一份装卸苦工的生计,李胜则在一个印刷厂里做徒工,黑暗压顶,长夜无尽,父子俩受尽欺凌和压榨。少年李胜亲眼目睹无数工友闹工潮、争自由,与军警和资本家顽强抗争头断血流,仇恨的种子在他胸中深深扎根。不久,李庆茂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经常秘密开会、组织罢工、上街游行,李胜暗地里把门望风、递送情报,成了机智勇敢、为党工作的“小通信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胜所在的印刷厂倒闭,后来他在上海难民所找到一份工作,同时积极参加难民所地下党的活动。1938年9月,李胜辗转到皖南参加了新四军,同年12月在教导总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连指导员和团部特派员。

  1940年春天,李胜的父亲李庆茂被上海地下党组织派往鲁南八路军某部做情报工作。李庆茂利用自己老家在赣榆青口的便利,经常往返于山东沂蒙山区八路军115师总部和日伪侵占的海州、青口、赣马之间,收集情报、瓦解敌军、发展关系、宣传抗日。其时,赣榆党组织尚未公开,抗日民主政府也未建立,加之地下工作又是单线联系,家乡的父老乡亲对李庆茂的革命活动知之甚少。1940年秋的一天,李庆茂在赣榆县第八区(今属赣榆区塔山镇)桑行村搜集情报时,被叛徒出卖,遭到附近据点里的日伪军追捕。李庆茂退至一农民家的锅屋内,单枪迎敌,直至弹尽,后被敌人放火烧晕后不幸被俘。日伪军软硬兼施,让他供出地下党组织,但李庆茂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没有说出一个字来,敌人无奈,用铁丝穿透他的肩胛骨,将他押送到县城,反复施以酷刑,最终被敌人刺刀捅死,英勇就义。

  二

  就在李庆茂壮烈牺牲的第二年年初,国民党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时任新四军团部特派员的李胜在皖南事变中被俘,随后被关进茅家岭监狱。

  茅家岭监狱,原是一座阴森而孤立的小庙,名叫葛仙庙,是国民党第三战区特务机关情报专员室关押政治犯的一个秘密监狱。因此,茅家岭监狱也被称之为充满恐怖和罪恶的“狱中之狱”“活地狱”。四周是宽厚而又坚固的石头墙,所有的门都被堵得严严实实,只有一个东边的侧门可以进出,门两侧筑有两面适用的弧形工事,国民党特务团的一个排担任看守。狱内有大禁闭室、小禁闭室、女禁闭室和“优待室”,还有管理员室、排长室、卫兵室等。在禁闭室两边,放着两个四周绕着铁刺仅够一个人站立的笼子,人一旦被关进去,丝毫不能动弹,稍一活动就被刺得皮破血流。李胜和三十多个皖南事变被俘的新四军干部,就被关押在这个“铜墙铁壁”的牢笼里,过着非人的生活。

  特务们对李胜等新四军干部施行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主要目的就是威胁他们屈服自首、叛变革命,如不自首叛变,酷刑日日加码,并且克扣粮食衣物,使他们饥寒交迫,最后置于死地。此时,担任狱中秘密党组织负责人的李胜倍感责任重大。他对狱友们说:“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任敌人折磨,束手待毙;要么组织起来,寻找时机冲出囚笼,重返抗日前线,继续为人民解放事业斗争。”李胜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于是迅速成立了茅家岭监狱暴动五人领导小组,一致推举李胜为狱中暴动总指挥。

  李胜曾担任过新四军连队的指导员,他深知,暴动能否成功,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他带领狱中党组织的骨干分子,针对敌人软硬兼施的各种手段,组织、团结和教育广大被囚人员进行针锋相对、英勇顽强的斗争。对被俘官兵进行革命气节教育,提出了“坚持革命气节,反对屈膝投降!”“团结就是力量,斗争才有出路!”等口号,动员大家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以更加坚定的立场、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坚忍的毅力和不惜流血牺牲的决心,迎接更加严峻的考验。每当夜深之时,李胜便躲在被子底下,逐一和战友们谈心谈话,分析利弊,鼓舞士气,增强必胜信念,把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反抗暴动的激情像火一样在大家胸中熊熊燃烧。

  为了确保暴动万无一失,李胜经过充分的研究酝酿,提出组织狱中暴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深入分析时局的变化和狱中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他认为,纵然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各方面困难重重,但是我们有不怕牺牲的毅力和决心,有许多同志参加过实际战斗的经验,只要准确无误地抓住时机,乘敌不备,突然行动,取得暴动的胜利大有希望。

  三

  茅家岭暴动五人领导小组在李胜的带领下,紧锣密鼓地制定暴动计划,秘密准备暴动前的各项工作。其时,适逢浙赣铁路战事日益吃紧,国民党部队调动频繁,看守茅家岭监狱的卫兵也进行了更换,新来的大部分是新兵,战斗力较弱,而且大都是抓来的壮丁,不愿当兵,这给暴动创造了新的条件。为了使暴动得以顺利进行,首要的准备工作是增强同志们的体质。狱中有的同志枪伤初愈,身体虚弱;有的被打致残,行动困难;有的遭受酷刑,吐血不止。李胜组织大家变卖值钱的物品,把钱凑在一起,尽量多买一点黄豆和豆腐吃,以滋补一下身体。他还动员大家偷偷地练习原地跑步,或进行深呼吸运动,以使体力尽早复原。与此同时,李胜还经常做新来的国民党卫兵的思想工作,和他们聊家常、帮他们写家信,争取到了个别卫兵的好感和同情,为暴动创造积极条件。

  1942年5月25日,负责警戒的两位同志向李胜报告,上午监狱卫兵排长和几个班长到连部开会去了,有的卫兵趁机到上饶城里去玩了。下午又有几个卫兵送犯人到情报专员室去受审,还有几个卫兵送犯人到集中营去受训。至晚饭后,茅家岭监狱只有六、七个卫兵。绝佳的机会来了,暴动越狱不容迟疑。同志们情绪顿时紧张起来,迅速穿好衣服和草鞋,一双双眼睛紧盯总指挥李胜。良机不能错过,李胜当机立断,果断下达命令:立即暴动,按原计划行动!说时迟,那时快,李胜率先冲出大禁闭室,吓得卫兵面如土色,大声惊叫:“你们要做什么?你们要做什么?”卫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对准李胜直刺过来,李胜一个闪身抓住枪柄,两人扭打起来。李胜机智勇猛,喝令道:“放下武器,放你一条生路!”那个卫兵吓得失魂落魄、浑身哆嗦,连声叫饶。其他同志趁机冲入卫兵室夺取武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卫兵打得溜的溜、躲的躲、藏的藏,还有两个卫兵跪地哀求不要打死他们。

  茅家岭暴动在李胜的指挥下,参加暴动人员凭着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凭着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和大无畏精神,凭着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夺的崇高革命气节,赤手空拳地夺取了辉煌的胜利,共缴获轻机枪两挺,手提轻机枪两挺,步枪八支,手榴弹三十九颗,还有许多子弹。一批新四军干部胜利越狱,朝着福建大山——仙霞岭前进。而国民党反动派直到下半夜才集结了一个宪兵连和一个特务营的兵力鸣枪追赶——算是替英雄们送行。

  茅家岭暴动后,李胜几经周折,历经磨难,从国民党的血腥统治下,又越过了日伪占领区,终于在1943年7月回到了革命队伍。此后,他历任新四军特务团保卫股长、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保卫科长、二十二军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州军区十兵团军法处副处长、江西省赣州军分区政委、江西省上饶军分区政委等职。1984年10月13日,李胜病逝于福州。按照他的遗愿,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李胜被安葬于茅家岭监狱旧址旁的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 -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化
   第04版:专题
李胜与茅家岭暴动
桐花落
神灯
一个叫黑洞的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