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信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信江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月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翠竹

  傅小菊

  在我的故乡英将,您无论沿着公路还是循着小径走上几十里,都走不出翠竹的怀抱。登高远眺,那随山势跌宕的修篁连绵起伏,一望无垠,犹如波涛万顷的碧海。

  行走在故乡的路上,有时,一根翠竹弯在路上,像似作“请”的姿势,邀我步入故乡的厅堂;有时,翠竹又从路的两边合围,像似给我热情的拥抱,那故乡的亲情悄无声息地扑进我的胸怀,融入我的心田。

  我喜欢赶在春天回趟故乡。走进竹林,凝神屏气,聆听春笋“嗤、嗤”破土的声音;聆听嫩竹“噗、噗”拔节的声音;聆听竹叶“沙、沙”作响的声音;聆听泉水“叮咚、叮咚”的声音,这些声音时而独奏时而交织,幻化成故乡独有的竹林曲。我的心被这曼妙的曲子温润,变得孩童般单纯,于是,一会儿顽皮地坐上竹笋,感受笋尖戳臀的滋味;一会儿又揪住弯低的竹梢,摇来荡去,欢笑声惊叫声在山谷里回荡。

  竹林里,新老竹子错落有致,新竹通体呈淡绿色,就像新生的婴儿,毛茸茸的。微风吹拂,竹枝摇曳,宛如绿孔雀开屏的羽翼,给人美的享受。“竹深不放斜阳度”,置身稠密的竹林中,真的什么都可以不想,只想静静地深吸清新的空气,静静地嗅吸翠竹的清香,静静地欣赏竹杆、竹枝、竹叶的千姿百态。竹林茂密,泉水自然澄澈,路两边或滴珠,或成线,或几绺,或涌成瀑布,而后汇成大大小小的溪流。山因水而增添了灵性,倒映在水中的竹影又衬得溪水更加迷人,山水竹和那些若隐若现的村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故乡画卷。

  仰望翠竹,忽然想起几句诗: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这几句诗像是对故乡翠竹的诠释。故乡翠竹谦逊、秉直、尽己所能:食者竹笋,喝者竹笕,炊者竹薪,庇者竹瓦,载者竹筏,路者竹铺,书者竹纸,真不可一日一时无此君也。

  故乡曾是竹纸生产基地。

  每当春笋拔节抽枝长成嫩竹时,就抓紧时机砍伐,尔后一根根叠放在料塘,引山泉水浸泡沤软。故乡人一年到头都是忙忙碌碌的,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齐聚溪畔料塘,将竹条剥丝晾干。二哥四弟在料塘爬上爬下打捞竹条,汗流浃背。公公、婆婆和两个妯娌手指浸得发胀发白像一根根萝卜,但仍坚持从竹条上剥下丝丝缕缕。看到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缕缕竹丝,我的心又酸又疼,眼泪在思绪里淌落。那薄薄的纸张需要多少汗水的浸润呀!又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有一年春节回故乡,赶上二哥四弟在纸坊操纸,我端详他俩操纸的身姿,手脚是那样的轻盈敏捷,动作是那样的飞快麻利,技巧是那样的熟练自如。此情此景,令我情不自禁吟诵清人的《竹枝词》:

  

  未成绿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洗之。

  煮罢篁锅舂野碓,方才盼到下槽时。

  双杆入水搅纷纭,渣滓清虚两不分。

  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

  

  铅山造纸是载入史册的,据史料记载:铅山造纸始于唐,闻名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纸部》云:“元有黄麻纸、铅山纸……”勤劳睿智的故乡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将一根根嫩绿的翠竹经过繁杂的七十二道工序变成了一张张、一叠叠的“连四纸”“关山纸”“毛边纸”“书川纸”。这些纸铅印过百姓了解时政的《民国日报》、《东南前线报》、《赣东北报》,倍受过历史最悠久的出版业上海商务印书馆的青睐,书写过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得以源远流长,铅山竹纸功不可没,故乡翠竹功不可没。

  竹纸使南腔北调的人在故乡聚集,幽静的山村热热闹闹,但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价廉的机器纸渐渐取代了工艺繁杂、价格昂贵的手工纸。故乡变得寂静而缺乏生机,故乡翠竹就像经历大雪覆压。竹纸卖不出去,青竹卖不出去,怎么办?“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故乡人不等不靠,北上北京,南下广东,东去江浙,没有本金就打工,没有技术就学习,没有人脉靠勤奋,没有朋友靠诚信,从小打小闹开始,摸着石头过河,逐渐积累经商办厂经验,硬是创出了一条条致富路。他们致富不忘党恩,在温州瓯海成立了中共英将乡流动党支部;他们致富仍念故乡情,山村的楼房似雨后春笋一座座拔地而起。每当春节期间,从外地开回家的小车络绎不绝,宝马、奔驰、保时捷……让人惊叹不已!

  常回故乡看看,看看兄弟妯娌,看看堂叔堂婶,看看乡里乡亲,和他们聊聊家长里短,聊聊门前屋后的翠竹。二哥用十几根翠竹搭建的新晒台四周爬满了南瓜、丝瓜藤蔓,金黄色的喇叭形花儿招引蜂蝶飞飞停停。几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在竹架上蹦蹦跳跳,兴高采烈。我也像孩子似的迫不及待地爬上去,站在上面,仿佛自己一下长高了,可以眺望更远的村庄,更远的翠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的这首《竹石》我不知诵读了多少遍,今日再吟顿然觉得那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故乡翠竹不就是故乡亲人的真实写照吗?我敬佩故乡的翠竹,更敬仰故乡的亲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 -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信江
   第04版:专题
故乡翠竹
醉在年味里
重走年少求学路
求学之路(之三)
报台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