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尤其在夏秋季节流行。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可能并发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还可能会出现谵妄、肢体抖动、眼球运动障碍、口唇发绀等症状。
手足口病临床症状
发热:手足口病通常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作为致热原可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发热温度在39℃以下,可能会持续1-2天;疱疹或者溃疡:手足口病初期一般容易使患者的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者溃疡,多位于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部分患者的手、足、臀部、臂部、腿部等部位也有可能会出现疱疹,疱疹周围可能会有炎性的红润,疱内液体较少;食欲减退:在病毒作用下容易使患者口腔内出现疱疹,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拒食、流涎。
除此之外,手足口病初期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疲乏、恶心、呕吐、头痛、咳嗽、打喷嚏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感染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并积极进行治疗,有利于病情控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手足口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体液(如唾液、鼻涕、粪便、体液等)中,与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亲吻、共用餐具等,容易传播病毒;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会释放病毒含量较高的飞沫,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也可能感染手足口病;粪口传播:手足口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因此,如果没有正确清洁手部卫生,如洗手,或者接触了污染的物体,然后触摸口、鼻或眼,就有可能感染病毒。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使用公共设施后或接触任何可能受到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洗手。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至少20秒;避免接触患者:尽量减少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避免与他们分享食物、餐具、水杯等;维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包括门把手、桌子、玩具等。保持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加强儿童保健: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要确保他们的饮食均衡,充分营养,提高免疫力。同时,避免让儿童接触感染风险高的环境;接种手足口病疫苗: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有两种类型:EV71疫苗和A16疫苗。注意个人防护:对于有手足口病症状的人,应尽量避免外出,佩戴口罩以减少传播风险。
(记者 黄珠慧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