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燚 本报记者 吴菁 戴越 文/图
认真参与新闻短视频编辑。
为暑期孩子辅导作业、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参与社区治理体验基层的“酸甜苦辣”……为鼓励青年学子参与家乡建设,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连日来,团市委联合司法局、信州区等50余家单位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300名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他们走向农村、走到基层,在躬身实践中发挥特长、绽放绚丽青春,用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勇气和担当,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主播说防溺水,今天我来说。今天我们来聚焦防溺水五大误区……”镜头前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的年轻人叫罗妍,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在校学习新闻专业的她,通过了选拔进入信州区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记者来到信州区融媒体中心时,罗妍正和几位同在该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讨论拍摄视频的脚本。“我们负责‘信州好人’小视频的拍摄,拍摄之前要写好视频的分镜和脚本,然后进行视频的剪辑和发布。”罗妍对记者介绍说,“为了能拍好、做好视频,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并向新闻前辈学习了新闻实操和各种新媒体的运营。能将所学知识用于丰富家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家乡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今年刚考取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的罗宁,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投身到信州区委组织部人才发展中心。他说:“虽然来这里工作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但我深刻感受到政务工作的辛苦与不易,并体会到了为他人、为社会、为家乡作贡献的快乐。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更应牢记嘱托,不负使命,让有限的生命发光发热!”
据了解,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收集各单位实践岗位300个,涵盖政务实践、乡村振兴、公益服务等8项内容,不仅有磨炼专业技能的新闻实践岗位、“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社区文明实践员、暑期托管员、入户宣传员,还有机关单位的文员岗、企业里的新媒体企划岗等。目前,全市报名的300名大学生全部上岗,已参与开展平安上饶建设、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宣讲等活动5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