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法治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7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物里的廉政故事——
谢枋得和叠山书院

  在百度地图搜索上饶市境内的“叠山路”显示有两条:一条位于信州区与上饶师范学院比邻,另一条在弋阳县与方志敏大道相交,这两条道路和弋阳叠山书院都是为了纪念同一个人——南宋弋阳籍著名诗人谢枋得(号叠山)。他与文天祥(号文山)齐名,一同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二山”。 

  公元1289年的一个冬日,蒙古铁骑攻破南宋王朝,作为前朝爱国志士,时为元朝极力拉拢和劝降的对象,谢枋得在元大都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跪朝南宋太皇太后谢氏坟墓和宋恭宗所在的方向恸哭再拜,以绝食绝言五天的特殊方式在大雪纷飞中从容自尽。

  史书中的谢枋得是位“性情中人”。公元1256年,30岁的谢枋得与文天祥同年进士,名列第一,文天祥则排名第五。史书上称他“天资严厉,雅负奇气,风岸孤峭,不能与世轩轾”,是位才子外加“性情中人”,不但看书有过目不忘之能,而且说话一贯直言不讳,在和朋友们谈论起古今国家兴衰治乱的往事,会情不自禁地又蹦又跳,十分慷慨激昂。

  在他当年考进士的文章里,斥责宦官董宋臣和汉奸丁大全,攻击他们选拔的所谓人才多出自官宦之家,结果被屈抑二甲第一名,他当即走人,随后第二年重来,考了进士。又过了一年,谢枋得由考生变成了考官。他出的考题却是以贾似道的政事为问,谢枋得还私下里预言贾似道当政的结果是——“兵必至,国必亡”。

  当时,在南宋小朝廷里大奸贾似道正红得发紫,哪容得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人对自己这样议论,果然,谢枋得很快就被贬。

  回顾南宋的历史可谓一部血泪史,即使是闭门讲学的谢枋得也无法安居。

  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很快大举攻宋。在此国家存亡关头,谢枋得又挺身出来组织抗战。朝廷先后任他为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等职,防守信州。由于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畏战,左丞相留梦炎弃职逃跑,兵部尚书吕师孟降元,其他不少封疆大臣和前线将领也纷纷投敌,大片国土沦丧。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进攻宋朝江东地区。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三月,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并将宋恭宗、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俘往元朝上都。五月,南宋景炎帝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于是,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由于元军的追捕,他被迫隐姓埋名,弃家逃亡。这场战争中,谢枋得的妻子李氏不屈,与一女和两裨女自尽,谢枋得的两个兄弟,三个侄子也被元军迫害致死,南宋终因回天乏术,走上了灭亡之途。

  对于几乎全家战死的谢枋得来说,逃脱后几乎日日痛心疾首。根据史书记载,谢枋得侥幸逃脱,隐名埋姓逃往闽赣边界。这段日子他身披麻衣,拖拉着鞋,面向南宋都城杭州方向大哭。人们不知道他就是谢枋得,以为这是个疯癫之人。再后来谢枋得流亡到福建建阳,靠为人卜卦算命为生。据《建阳县志》载,前来求卦问卜者拿钱给他,谢枋得一概不受,而只取大米和草鞋。取大米者,为一日三餐之计,但为什么要草鞋呢?原来,谢枋得在兵败后曾经发誓说:“不见南朝不着鞋!”自此誓之后,谢枋得一直是身着麻衣,足蹬草鞋。

  即使是在国亡家破的绝境中,谢枋得仍坚持不懈地抗争。他与文天祥誓约“宰相努力在朝,我等努力在野”,先后三渡仙霞岭,活动于闽浙皖赣的边界地带,联络仁人义士,图谋配合文天祥勤王,再造一隅江山,正如明人王守仁谒叠山墓时所云“国破家亡志不移,文山心事尔相期”。但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并就义,宋后主赵籨及其辅佐大臣的死难,给了谢枋得致命的一击。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溃了,他只有朝南痛哭。

  但也就是在这段流亡期间,谢枋得创作了大量的诗和文,反映人民的疾苦,痛斥南宋的昏暗和大臣们的卖国求荣,表达对复国还乡的强烈愿望,艺术成就极高。后世不少学者评价谢枋得的诗作伤时感旧,沉痛苍凉,如《武夷山中》写道:“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诗中提及的十年流亡岁月,颇含隐痛之感。

  但流亡中谢枋得的身份很快就暴露了。而自从元朝统一中国后,就开始拉拢汉族士大夫,元世祖诏召天下人才,集贤殿学士程文海荐举宋遗民22人,以谢枋得居首。无奈之下,谢枋得只有再次隐居起来,以躲避元朝统治者的劝降。此时,他的诗作《庆全庵桃花》很贴切地写出了当时忐忑的心境。“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果然,来问津的渔郎接连不断。尽管元朝的官员再三邀请,但谢枋得就是不为所动。公元1289年,也是宋王朝灭亡后的第十年,这年初夏,作为南宋遗老的头号大儒谢枋得被元朝地方长官强行送往大都(今北京),以期迫其出仕。

  这时,谢枋得已经是白发苍苍的六旬老人了,从他临行前写下的诀别诗和日后在大都的表现来看,他已经做好了舍生取义的准备。北去大都的路上,谢枋得仿照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只采薇而食的方法,一路只吃苹果。到了大都,他问了死在这里南宋谢太后的葬身之处和降元后被幽禁的恭宗皇帝近况,禁不住痛哭一场,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下定决心绝食而死!在谢枋得绝食的时候,他的老师——已经出山仕元、并且写过信劝降谢枋得的尚书留梦炎派来了郎中,带来了医药和米面,目的很明确——劝谢枋得改弦易辙,因为这样不仅能好好活着,还能做高官享荣华富贵,何苦那么执拗执着呢?但师徒见面却只有尴尬,谢枋得一面怒骂,一面将药罐拂在地上。

  四月初五,谢枋得在大都绝食五天,终于为国尽忠。今人可以在弋阳县南港口镇上坊村羊角亭宋山坡竹林中看到谢枋得墓,墓圆形,坐北朝南,墓身、墓道均为青石所砌,1989年由叠山研究专家、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俞兆鹏撰写墓志铭。而在谢枋得死后30多年,其弟子虞舜臣为纪念恩师择地建谢文节公祠,后改名为叠山书院。书院俯瞰信江,依山而建,滔滔信江水从此而过。在数百年之后,清禁烟民族英雄林则徐慕名前来,面对此情此景,或许对于大厦将倾的满清王朝,林则徐满怀感触,亲手写下了“叠山书院”四字。

  时间来到近代。当年,方志敏、邵式平就曾在叠山书院求学,埋下了爱国救民的种子。现在的“叠山书院”则由建国后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手书。

  如今,厚重而深邃的叠山书院子犹如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高高昂立在弋阳城东的信江河畔。望江楼是叠山书院观景最佳的地方,它古朴雄伟,站在望江楼,极目远眺,但见信江长桥横跨,城南的房舍和袅袅炊烟、“弋江十二景”尽收眼底。

  (记者 蔡文逸 整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 -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法治
   第04版:时事·广告
谢枋得和叠山书院
鄱阳法院:财产申报令为家事审判赋能提速
德兴:普法宣传进高校
燃气安全知识
科普网络直播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上饶中院发布今年第7期诚信黑榜 8人上榜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