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信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信江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4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洪家戴儒

  曹华富

  一棵或几棵冠茂枝虬的樟树,一座两侧布满藤蔓的石拱桥,几乎是江南村庄的标配。那桥已经“退居二线”多年,但树仍然在路旁热情地参与村子的迎来送往。

  我和文友健平选了一个阳光煦暖的周末来到洪家店。吸引我们来的不仅是村庄的特殊结构,还有那普普通通的水土养育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

  住在村口的洪先寿热情地将我们邀至家中。我们在八仙桌两侧坐定,他已沏好了热茶,并从条桌的抽屉里取出了烟、碧根果、开心果。

  “日子过得不错嘛,这可是我们过年的奢侈品呀。”

  “做什么营生?”

  “农民嘛,种田啰。”他的嗓门像他的姓氏一样洪亮。“当然,主要靠酿酒。自家种的粮,酿成酒,销往十里八村,也放一些在儿子的店里。”

  “儿子原本在浙江诸暨开饭店,为了方便孩子读书,前年回到德兴城里。没想到生意跟在外没有两样。”他憨实的脸上,满面红光,不太像是过了六十的人。

  我们驱车进入戴村。一条三米多宽的护村溪像一根绶带,将方塘这块碧玉系在村子的腰上,暖阳之下,清澈粼粼。一下车,抬眼望见一个高大的门楼,赫然写着“洪门戴氏”。门前的雄狮、拴马桩足见其曾经的显赫。

  村人指着门楼前的画像说,这就是戴儒,明朝嘉靖年间的正议大夫、资治尹(正三品)。戴儒就是从这里长大成人,金榜题名步入仕途的。他曾经姓过洪,也不出生在这里。

  弘治元年(1488年)九月初五日,戴儒出生。三岁那年的夏初,爷爷的六十大寿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姑姑带着与他同岁的表哥洪儒为外公祝寿,门前的水塘一不小心就收走了洪儒幼小的躯体,姑姑的伤心引来了一场暴雨,山洪从被雷撕裂的伤口涌出漫过新禾滚滚向前。父亲戴绳劝干了口舌也没有用,妹妹失去的是洪家长孙,回去如何向公婆交代。父亲只好将自己的幼子送给妹妹,以填补家人照看不周的内心愧疚,也给妹妹突然抽空的胸怀一点安慰。

  雨后的彩虹,在两座山梁之间升起一道崭新的拱门,将戴儒送进了以卖豆腐起家的洪家,变成了洪儒。

  洪儒在殷实的洪家,犹如优先的禾苗植进了沃土。屋后“来灵山”满山的灵气让他更加聪明活泼,酷爱读书;甘甜的山水成就了白嫩豆腐的同时,更成就了相貌英俊的儒儿。免冠之后,洪家将他送到德兴县儒学读书,正德八年(1513年),二十六岁的洪儒参加乡试,斩获第二名。回到“外公”家拜见“舅舅”“舅母”时,“舅母”泪流成河,握住洪儒的手泣不成声。洪儒当即心里浮起一层疑云。再三催问下,才知自己原是戴家之子。

  回家后,自是心事重重,洞察秋毫的养父已经明白了一切。姓氏对于古代家族的传承来说的确十分重要,尤其是洪家在此建村以来,儒儿还是第一个秀才,他是即将把洪家族谱推向一个崭新高度的强大力量。但妻子的兄妹深情及孩子的重重忧心,正挣扎着慢慢地超越了养父内心深处族谱的形式:洪儒已归天,这是洪家的命运,戴儒还是戴儒吧。

  我惊叹,那么平凡的豆腐里,能滋生出这么脱俗的雅量!于是,我更坚定了豆腐的白。

  深明大义的养父或许是对早夭的洪儒过于牵挂,两年后便仙逝了,戴儒错过了第一次殿试。此后,生父母和养母相继离世,直到嘉靖五年(1526年),四十二岁的他才荣登科甲,赐同进士出身,从秀雅的书房步入大明朝堂,像门前的溪水一样,经过道道山弯,东流到海。

  从此,大明朝廷多了一位“不畏权奸的科道良臣”,他清查宦官掌管的二十四监局“吃空饷”的顽疾,注销了冒领薪俸的名额,每年为朝廷减少十七万担禄米;多了一位“称职能干的太仆寺少卿”,他主持修改了马匹牧养、训练、使用、采购的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马的数量和质量;多了一位“勤政爱民的应天府府尹”,他兴修水利,开仓赈济,除暴安良,深得百姓爱戴;多了一位“文采斑斓的退休高官”,他回乡颐养天年,吟诗作赋,诗文《鸿源集》流传千古。

  是生父的血脉传承,也是养父的精心培育和博大胸襟,成就了他荣耀的一生,他姓戴,但也是洪家人。他建“洪门戴氏”的门楼,一则以表不忘生养之恩的感念之情,二则以示后人要有和谐相处的雅量。

  洪家后人深得其意。村人告诉我们,里面的房屋依来灵山而居,三十多户,户户相通,关了门楼,外人是进不去的。这是一个村,也是一家人,村民之间相亲相依,从不设防。一户人家有一个祖传的花瓶,夏天猪肉放在里面数日不坏,如此宝物,也是随意放在厅堂的条桌下面数百年安然无事。2019年,一个外地古董商闻讯而来,交易不成,次日花瓶不翼而飞。淳朴的村民竟然没有选择报警,只是惋惜之后,重新将日子整理得十平八稳,再好的宝贝也只是身外之物,就像门前的一朵月季,绽放时,给人带来观赏的喜悦,凋谢后遁入风尘悄无声息。

  村庄以门楼和入门的祠堂为中轴,顺山展开,像一只展翅的雄鹰正从来灵山起飞。站在门口,前方是层层的农田,目光直达戴家坞,消失在隐身于九十九个青坞的历史深处。

  如今,洪氏祠堂、礼堂已因经不住岁月的风雨侵蚀而成废墟,正待重修;洪氏的家谱也被年代的火焰化为灰烬。所幸的是,兴旺发达的洪家子弟纷纷从雄鹰的两翼奔出。门楼和方塘像心脏和胸口一样,被一百零一栋楼房呵护在中间。家家户户的门边都钉有“贫贱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的家训。恐怕内化为一种朴素精神在村民的血脉中行走着的,不仅是家训中的内容吧。戴儒的大儒胸怀也在这里生根发芽,且枝繁茂盛。他出仕在堂,则恪尽职守,除弊立新,治下民安;退居返乡,以儒育民,全村互通互助,数百年来阖卅为一。这不正是儒家两位圣人手摇木铎碾尘奔走,往返于中原大地孜孜以求的吗?若是人人以儒为训,视地球为村,怎么会有硝烟四起生,生灵涂炭呢?那一定是花香四溢,各色人种安然其中的和睦景象。

  我们绕过来灵山,穿过一片果园,金黄的油菜花扑面而来,万亩茶园正在抽新。斜阳照在绿色的海洋上,大片的金光在涌动,馥郁的油菜花香和清雅的新茶黄绿相映,相得益彰。举目望去,花丛茶林之间,踏春兴游,处处都是胜景,人人都是动态的花朵。

  我们不禁游兴萌动,辍车路旁,投身花海,陶然其间而流连忘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 -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信江
   第04版:专题
在篁岭
穿越紫溪
洪家戴儒
“剪贴”之乐
最忆儿时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