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信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信江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4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紫溪

  刘琴

  进入紫溪地界,就跌入了时间的隧道。它的古韵山水,人文风光,尽显自身的优越和精彩。武夷山脉,层叠绵延,群山浩荡,其高,其厚,自然形成一道磅礴的地理分界线,横亘在江西和福建两省之间。而紫溪乡就坐落在江西境内武夷山北坡的一个河谷盆地。古人云,八闽要道,紫溪当冲。唐宋时期,从铅山入闽共有八个关隘,其中有五个关隘要经过紫溪,紫溪自然就成为赣闽驿道上的重镇。

  紫溪四周的群山均冠以“岭”名,如文山岭、云际岭、荷叶岭等,大大小小大约有近二十个山岭。远古时期,源自独竖尖(武夷山第二高峰)和篁碧岭之间的九重河挟带着巨大的山水力量,把迎面而来的崇山峻岭一一劈开,冲出铁炉峡谷,进入紫溪盆地,人们称它为紫溪河,并日夜浇灌着盆地内肥沃的土地,哺育沿河百姓。有山相佑,有水滋养,紫溪就像沉默的花,在群山中自然开放。其文明也在自然生长。独特的地理位置,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文化的冲荡,丰富了土生土长的物种,文化与大自然循环相存,不动声色地为这里的生存者提供所需的养分。明清时期,商人来往不绝,集市贸易繁荣,由此衍生出一条长达七里的商业古街,并呈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十字形。从古至今,一位位大师贤人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并延续着优良的传统文化古风。如朱熹、辛弃疾、陈亮、蒋士铨、陆游等都曾游历过紫溪,并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诗歌文字。这里有当年朱熹北望吴楚大地的“紫溪分水岭口”,也就是分水关(古代属紫溪地界);这里有明清以来,承载八闽商旅和物流的中转地的紫溪码头、并派生出一支庞大的挑夫队伍——“崇安担”;这里有上个世纪70年代江西省标杆式的知青创业队——塔山岗朝阳创业队……

  记得70年代中期,邻居姐姐就是紫溪朝阳创业队的一位知青。水蜜桃成熟的季节,她会带些桃子回来与我们分享自己亲手栽种的劳动果实。水蜜桃比平常吃的桃子个头要大,皮薄光滑,看着就有食欲。一口咬下去,那真叫汁多脆甜。这人间的美好,不过是水蜜桃的甘甜,润润地沁人心脾,让你由衷地欣喜,踏实地快乐。当时,产自紫溪朝阳创业队的水蜜桃在铅山县内名噪一时,受到大众的追捧。从那时起,就想去紫溪朝阳创业队走走看看。没想到时隔多年,自己作为众多参观者中的一员,踏进了朝阳创业队这块热土。紫溪乡政府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将朝阳创业队知青住地打造成知青文化园,供人们参观游览,休闲怀旧。

  据介绍,1972年,紫溪公社调集了72名知识青年到塔山岗,成立朝阳创业队,并调划耕地313亩、林地3000亩归朝阳创业队发展农林及其他行业。几年后,塔山岗被开拓成为农林牧副渔园艺的现代立体农业园,并成为当时江西省农林牧副渔园艺全面发展的一面红旗。如今的知青文化园的布局和以往的布局大抵相同,寝室基本还原了当时的模样,包括日常生活用品都是那个年代的产物。有了这个知青文化园,也吸引了曾经在这劳动生活过的知青,他们重返故地,回忆以前的知青生活,把人生感悟、心路历程写下来贴在墙上,向参观者分享他们当年的喜怒哀乐。那是一代人的记忆,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被人们珍藏。

  离开知青文化园,我们步行十多分钟来到了文山村的酸枣园,它也是近几年来紫溪乡政府打造的新农村秀美乡村建设的示范点。酸枣园被紫溪河一分为二,河面上架起了一座美观别致的小木桥,河两岸都修建了游步道。漫步在游步道上,舒适惬意。虽已过了秋分,但酸枣园里的各种树木依然还是深深浅浅的绿,枝繁叶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山边的稻田泛着贵气的金黄色,人们正在忙碌着收割稻谷,一堆堆颗粒饱满的稻谷,是种稻人喜悦的底气和辛劳的慰藉。那整齐排列在河岸的垂柳迫不及待地展露出了迷人的风姿,暖暖的微风,吹拂着柳枝婆娑起舞。它们把蓝天揽在怀里,或几棵相互依偎,撑起一片绿荫,或十几棵簇拥在一起,如遮天蔽日的绿色云彩。柳,在中国文化的意象中,含义颇丰。中国古人在送别的时候,多会走到灞陵桥边送行。哪一个城市或乡村没有“灞陵桥”?灞陵桥边多种了柳树,给那些依依惜别的人折柳相送。柳,可不就是“留”吗?而酸枣园这座小桥就是知青心中的灞陵桥。或许,一茬又一茬知青们曾在这里流连、话别,向曾经艰苦劳动过的地方挥手告别,各奔前程,把青春、阳光的身影留在了酸枣园的时光里。

  酸枣园内的小河源头筑起了水坝,让河水变成了一个温柔的女子,收敛了她的张扬,也淡化了她的急躁。入夏以来,已持续干旱了三个多月,当看到酸枣园的河水,依然那么丰沛,那么清澈,就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和清新怡人的心境。这欢快的河水,不止我们喜欢,连鸟儿也很喜欢。白鹭时而贴近水面飞翔,时而在河边逗留或闲庭信步。灵动的白鹭给酸枣园平添了生机勃勃的氛围,迎来希望的光景。离水坝不远处,一座网状吊桥凌空而起,尽显气派张扬。它是全钢材结构,并仿造了当年“泸定桥”的式样。这座桥是为了纪念从紫溪乡村走出来的杨田铭英雄而修建的。杨田铭是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名勇士之一。他是紫溪人的骄傲,也是这片红土地上优秀儿女中的杰出代表。吊桥定格在时空的碎片之处,河流之上,成为山水之间的一部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 -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信江
   第04版:专题
在篁岭
穿越紫溪
洪家戴儒
“剪贴”之乐
最忆儿时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