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珍
在列宁公园深处,我第一次见到梭柁。1931年春,他亲手栽下。传说,梭柁是月宫仙树,砍不倒,折不断。他在这里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公园时选种下梭柁,一定饱含着特别象征意义。我抚着粗糙树干,透过枝繁叶茂,仿佛仰望见他的坚毅与欣慰。
从葛源到青板,循着他走过的痕迹,每一处都听到与他有关的红色故事。成千上万横峰人,追随着他关于中国的梦想,心甘情愿在那个时代抛头颅、洒热血,无数英魂出生时朴素无华,却因遇见他,生命像箭一样射向高远,把人生单程票全权交给脚下热土。生命的长度,许多人只停留在三十多岁,信仰与信念却与那梭柁一样,年年根深叶茂。那些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与价值观,让此刻瞻仰的我们,内心充满光明与力量。
在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我看到一丛芭蕉。1933年,他亲手栽下,今年正好九十岁。老树干像战士一样笔挺,一棵紧挨着一棵,比房顶更高,密密匝匝枝干间隙,新枝条青嫩油绿,正铆劲抽芽。中国古代文人笔墨下,芭蕉寓意“家大业大”,代表美丽、坚韧,芬芳持久,也象征团结、友谊,繁荣昌盛。
他栽下梭柁与芭蕉,种的是一颗关于国度的期盼。
我们在青板一处叫“刘客人家”的院子里等吃夜饭。院子阔处有露台,凉伞撑开,鸟掠、花盛、虫鸣、茶香,竞相热闹,屋里柴火旺旺,屋顶炊烟袅袅,屋后翠竹亭亭,闲聊至月上树梢,一幅“家居绿竹丛,人在月光里”的美画卷,真是聚会取景好地方。“刘客人家”是徐村村委资产,目前由滕姓老板经营,做的“家常菜”,指横峰百姓人家日常烹调菜式,青青绿绿一大桌,看着就养眼入心。
横峰的楼房都还不高。城内有葛溪、岑港河,城外有信江。小城有水,是极好的。有水就有地气,有润气,能滋养肉身,温泽灵魂。水经之处,新旧建筑风格交杂,郁郁葱葱之间,自然、人文、建筑,随处可见文明推进的痕迹。窑,是横峰的第一部史书,顺着岑港河绵密进入,诗性的想象浸润横峰人骨血。红色革命,是横峰的第二部史书。农业之绿,是横峰的最新时代史。
他在横峰留下的魂灵,是史诗。诗魂可以葬在葛溪河欢流不止的水花里,葬在怀玉山余脉的月光中,葬在上饶大地的云巅。只要人们爱恋着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就可与他的魂灵相通,与他渴望的热腾腾时代相拥。他当初在闽浙赣根据地沿着葛溪河流向开创的新发展:一条上层文化朝下,一条大众文化朝上,一直都在延续,超越未来。
我在葛源枫林村土墙上,拍到几种小草。水蛇麻是草药,不常见,因以爆炸形式向外将种子射出的传播方式非常特别,我一下记住了它。他的精神与信仰,在中国大地不也被如此传播?而码字的我们,像江南遍地可见的鼠麴草。
暮色四合,夏日的晚风轻拂岑葛公路的每一株树木,穿过晚霞映照的青葛路段,栀子花的清香别在我的发梢馥郁悠然。我从广信又一次奔赴横峰,最初想用浅薄文字记下一段关于他踏过的荆棘,最终,却只为他种下的芭蕉与梭柁,录下一帧帧横峰文人的细节。也许,这也是他所期望的一种活跃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