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旅游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夕拾朝花

第A03版
街谈巷议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7月1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兴海口镇:诗画儒学进士之乡
  海口镇董氏门楼

  德兴市海口镇因“三江归一口”得名,是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古镇,史称海口市。从唐中叶建村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一直保存到现在,是千年古镇,被誉为“儒学之乡”“进士之乡”“诗画之乡”。海口村落在唐代时期布局已现雏形,宋朝时,由于经贸繁荣,开放水运,成为周边区域重要集市,有护城河、城墙、古建筑、古树等众多文物。

  该村镇古民宅建筑技艺精湛,文化底蕴丰厚。石雕门雕“人、松、鹤、竹”栩栩如生,梁柱镂雕“琴、棋、书、画”惟妙惟肖;厅堂高敞轩豁,用料粗硕考究;屋内竹刻古联,古床古桌古椅显得富贵雅致;古庭院桂树香飘四季,家居理念风雅高妙;古街宽敞,绕城布局,古弄多而细密,狭且长,小型圆拱门层层递进,弄连弄,深邃莫测;街、弄全是青石板铺就而成。

  古村镇按双七星北斗式布局,设有九井十三墩。井井之间水系相通,墩墩之间巷道相连。房屋因势而建,鳞次栉比,学堂、铺、寺庙、民宅散落而居,布局精巧,功能分明。古巷里弄既有青藤古苔、砖雕木镂,大宅熠熠生辉,也有犬吠鸡鸣,家长里短,生活趣味十足。

  凤冠巷、竹巷、天墩巷,单听这些街巷的名字,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就能扑面而来!行走在这些安静的长巷里,黛墙、黑瓦、木刻、砖雕,能将思绪拉伸得很远很远。一手抚摸着墙上细细的裙纹,一面打量着古宅轩昂的气度,仿佛能聆听到那娓娓道来的故事,能品咂出古宅前世今生的繁华与沉寂。 

  当年,古镇作为乐安河流域一个重要港口,水路通畅,码头繁忙,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如今村外绿水碧波,掩山映翠,杨媚柳斜;村内香花烂漫,烟雨迷蒙,万家灯火,恰如东坡居士的名句“半壕春水一城花”。赏游海口,除了眼前不期而遇的绝美景致,还有从四面环绕而来避让不开古朴厚重的儒家文化。它们藏于戏台上、阁楼里,隐于公园中、青石板下。在城墙的起始之处,有一座古戏台,名为万年台,寄托了古镇人们无比虔诚的希望,古镇万万年都能风调雨顺、安居乐业。

  海口目前留存的古民宅,都是属于明代或清代早期的,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是微派古民宅中的明珠瑰宝。海口古民宅中以董氏民宅保存较完好。该民宅始建于1601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砖木徽式结构,二进三开间木雕刻,保存基本良好。天井为青石刻花水池,整幢房子浮雕石刻,工艺精湛,典雅别致,是德兴市徽式古民宅保存最好的,具有典型的观赏研究价值。

  海口古镇内有一棵树龄两千多年的古樟树,树围长达23米,树高20米,树冠35米,整棵树需要16个成年人伸开双手才能合围。树蔸内有一个可容纳几十人的树洞,不管天晴下雨,树洞内始终保持干燥,而且冬暖夏凉,犹如一个天然的避风港,供村里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遮风挡雨。历史上这棵千年古树曾遭受过多次雷击和火灾,但在村民们的精心抢救和呵护下,主干依然枝繁叶茂,并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观赏。

  (记者 操园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夕拾朝花
   第A03版:街谈巷议
   第A04版:视觉志
   第A05版:热点纵览
   第A06版:金融
   第A07版:资讯
   第A08版:文化旅游
德兴海口镇:诗画儒学进士之乡
朱元璋:龙泉题诗豪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