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夕拾朝花

第A03版
街谈巷议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6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指尖里的
非遗泥塑

  程晓丽 陈炜 记者 徐剑

  近日,记者来到广信区旭日街道时光PARK,在造物社泥塑店里看到了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有“媚眼随羞合,丹唇逐笑分”的浴女,有充满时代记忆的老房子,有表达忠勇侠义的红色脸谱……

  “我从小对艺术就比较感兴趣,小时候经常在草稿纸上画画玩,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当问及泥塑非遗传承人陈道俊为啥走进泥塑行业的时候,他瞬间来了精神,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让笑容情不自禁地爬上脸庞。

  陈道俊专注着自己手中正在精雕细琢的叶挺将军泥塑,一点点加泥,一次次喷水,沉浸其中,专心致志,仿佛那就是全世界。为了提升作品的价值,他把当地文化也融入自己的泥塑中,例如红色教育、赣剧、老房记忆等,他说:“不管从事哪行哪业,我们都要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要让别人能从自己的作品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比如方志敏泥塑,看到就能想起他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革命精神。”

  陈道俊老家在广信区田墩镇湖潭村,村民在生产耕作中发现河床周边底下有这种黏土,十分细腻,就用来加工成各种器皿,用火烧制成生活用品,而陈道俊就是受祖辈们熏陶,长时间耳濡目染,激发了他泥塑创作的浓厚兴趣。

  1992年,陈道俊高中毕业,怀着对泥塑的酷爱,只身去到福州学习泥塑。经过刻苦学习,陈道俊的泥塑技艺已经十分精湛了。2008年,陈道俊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广信区,专心从事这门独特手艺。近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并在各大展会上屡获殊荣。

  陈道俊说,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传播传统文化,还能谋生,是件非常幸福的事。为了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他时常去各学校开展宣传培训,积极参与每年的文博会展览,在自己的店里教过往的行人捏泥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

  泥塑艺术作为一种千年传承的非遗技艺,这一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陈道俊一直努力在继承与创新中挖掘泥塑艺术的潜力,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陈道俊部分作品展示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夕拾朝花
   第A03版:街谈巷议
   第A04版:人物
   第A05版:公益广告
   第A06版:健康
   第A07版:资讯
   第A08版:广告
指尖里的
非遗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