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提线木偶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古称“傀儡戏”,又叫作“悬丝傀儡”,是中国最古老、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最丰厚的传统戏剧形式。
表演提线木偶戏时,表演者一边操纵木偶,一边念唱。2007年通过专家评定,横峰提线木偶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春节期间,横峰县精心选取了6件木偶参展,分别是老郎菩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小旦,代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横峰提线木偶在澳门民众面前展示,受到了澳门同胞的热烈欢迎。
唢呐一吹,二胡一拉,锣鼓一打,一出精彩绝伦的木偶戏便这么开场了。演出时用7—14根丝线牵动傀儡全身,木偶造型古朴,细腻逼真,嘴、鼻皆能上下翕动。拎壶倒水,端杯喝酒,坐轿跨马,弯弓射箭……一举一动,惟妙惟肖,配上民间小调,更显诙谐有趣。
古今多少王朝的兴衰、才子佳人的欢喜哀怨,在横峰提线木偶戏的唱念做打中,已经永存在观众的心中。因为木偶戏表演难度较大,常常需要一人分饰多角,因而表演者需要具备较深的基本功和一定的舞台综合表现力。
在娱乐方式匮乏的年代,栩栩如生的木偶戏表演也曾鼎盛一时,《西游记》《奶娘传》等传统剧目深受百姓喜爱,为偏远、僻静的村落民众带去了无数闲暇时刻的欢乐。
通过一场场绝妙的木偶戏表演,人们认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传承了我们民族对于美丑、善恶的感悟。可以说木偶戏为村民乏味、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明媚的颜色,即使时光轮转,岁月变迁,也依旧记忆深刻。
如果说钢琴的灵魂是黑白键的奏响,那么提线木偶就是线的舞动。在木偶艺人的操控下,木偶站立、跪坐、转身、游走、写字、饮酒,在丝线的一松一紧、左右挪转中,木偶被注入活力,被赋予了生机,在一方舞台上绽放勃勃生机。
(记者 操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