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文逸 文/图
岁尾已至,新生萌春。
于年末之时回望这一年来路,已过弱冠之年的上饶经开区,遭逢建区22年来最为特殊的时刻——向内看,提振士气、推动发展的需求愈发强烈;向外看,消除影响、树立形象的愿望愈发迫切。
工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的斐然成绩背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犹如阵阵海浪时刻击打着这艘航行之船。
痛定思痛。今年10月,市委为上饶经开区提出打造“三新一高示范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国知名的生态科技新城”的奋斗号召。
旗帜一举,应者云集。以改革、发展、稳定为主线,上饶经开区只争朝夕,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于突围中奋起,在穿越冬日之后迎接新生的曙光。
何以突围?
——“改革是最大的政策工具”
“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饶经开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履新以来,频密深入机关、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摸排来自基层一线的发展现状。
从体制性障碍到机制性梗阻,从产业转型升级之思到干部作风转变之问,一个个问题被抛出来,为的就是把一个个解决方案找出来。自8月以来,上饶经开区创新月调度机制,月月召开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释放出两个明显信号。
第一个,是“决心”。“改革是最大的政策工具,用改革来搅动思想、推动工作,充分激发干部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担当作为的行动自觉,最大限度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作用在同一个基点上,全面激发动力活力。”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如是说。
在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基础上,上饶经开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调研开路、坚持守正创新,近5个月来强力推进了六大类共50余项改革举措。
这些改革之举,既是为解决发展困难,更是向社会释放信号:上饶经开区党工委、广大干部发自内心直面问题,发自内心迈向高质量发展。
第二个,是“信心”。力破难题。“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心中的信念、脚下的行动。
部门间的动作快起来了:创投集团系统性改革、以经发局为改革试点的“大局制”改革、以产业与资本对接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改革,以及督促企业全面履约、正确选人用人、全面从严治党等六大重点改革一体布局、整体推进,改革极大提振了发展信心。
纵观这一系列改革,有一个原则坚定不移,那就是“立足打基础利长远”:从组织架构、内控管理、资产运营、薪酬体系、业务和质量、工程款支付等方面入手,创投集团系统理顺了体制机制,全面统筹了发展与安全;从“专业招商+全民招商”双向发力,全区35个县级干部带头领衔,区直各部门主动参与招商,今年1至12月,全区引进项目117个,签约金额375.16亿元;特别是8月份以来,引进92个项目,签约金额155.56亿元;从推行县级以上干部“挂点+包片”服务机制着手,建立“挂点干部-服务小组组长-安商办主任-区主要领导”四级协调处理机制,大安商格局形成,已受理并解决企业诉求180余件;从解决部分职能部门人力资源配置与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的实际出发,加快推进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产业与资本的对接、对外合作交流、城市管理、招商安商、审计等领域改革。
千斤重担众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无论是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还是产业转型之需、干部作风之变,都是“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发展命题。直面难题,敢破敢立。只要不畏难,破局就充满力量。
何处突围?
——“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
“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上饶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在晶科能源“智慧大工厂”,绵延一公里的大型钢结构厂房夺人眼球。走进生产车间,沿着封闭式玻璃一路直行,只见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忙碌而有序,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运送着物料。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坦言:“‘智慧大工厂’建成投产后,公司年营业收入将突破1200亿元。”
晶科能源“智慧大工厂”项目投资150亿元,占地1300余亩,是行业内生产集成度最高的一体化光伏项目,将带动光伏玻璃、接线盒、铝边框、EVA胶膜等企业和项目在上饶经开区集群发展,形成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50亿元,可解决5000个就业岗位。
大手笔投资,晶科能源的信心来自哪里?来自扎根上饶经开区发展17年的基础,来自“组件出货量全球领先”的前景,更来自今年8月以来上饶经开区升腾起的推动企业做强做优的浓厚氛围。
“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多次在调研走访中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晶科能源“智慧大工厂”项目,是观察上饶经开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窗口。聚焦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按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抢位布局”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江西省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光伏新能源、光学电子信息、新能源(锂电)汽车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以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同时,积极谋划、适时布局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3+N现代化产业体系。
——逐“光”而行。随着彩虹光伏玻璃1号窑炉顺利完成达产验收,2号窑炉成功点火,从上游硅片到中游光伏玻璃、再到下游光伏电站的完整链条已经形成,光伏产业今年营收预计达1400亿元。彩虹三期、信义光能、亥博新材PET胶带、弘道新材20GW光伏背板、川禾新材20GW光伏焊带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力争光伏产业3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迎“电”而上。深耕光机电一体化、LED、智能终端等细分产业链,致力打造在全国有特色的光电产业集群,正围绕超精密加工、自由曲面、微纳光学、医用光学、红外光学等细分领域,助力光电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促进光电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力争3年营收突破350亿元。
——乘“车”而起。瞄准锂电新能源赛道,构建贯通“锂矿—锂盐—锂材料—锂电池—锂应用—锂回收”的全产业链,推动导入年产5万台爆款微面、甲醇增程轻卡等国际化产品,加快启动建设吉利第二条7.5万辆轻卡产线,确保汽车产业3年营收突破200亿元、力争400亿元。
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上饶经开区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在省工信厅公布的2023年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有47家企业上榜,在全市170家认定企业中占比27.6%,数量居全市第一,创历年新高,预计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19个国家级开发区排位取得“四个全省第二、一个全省前三”的好成绩。
何止突围?
——“一流营商环境是‘生命线’”
引进一个行业细分龙头到正式形成产能需要多长时间?上饶经开区的回答是4个月。
6月洽谈、7月签约、8月设备进场、9月试生产、10月形成产能……细数来到上饶的这4个月,江西亥博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杰感慨万分:“在上饶的每一天都有新变化。”从亥博与上饶经开区初接触开始,双方的工作进度就用“天”计算。“我们第一次以这么快的速度开始生产,新工厂、新机器在10月份就达到了设计产能的80%。”
这是一家在胶粘行业深耕十余年企业,也是如今拥有全国光伏胶带市场占有率50%以上的细分龙头企业。来到上饶经开区的这几个月,“百般呵护企业,充分尊重企业家”的理念让王杰倍感温暖,“这里的政府比我们企业还更注重KPI考核。”上饶经开区通过设立干部分层分类挂点联系企业,及时跟进项目进展,针对企业遇到的难题开辟专门化绿色通道为其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赶上旺季生产争取了宝贵时间。不仅如此,还针对挂点干部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企业服务小组、职能部门工作履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
“要把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为经开区发展的‘生命线’。”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反复强调,实干善干,敢为敢闯,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上饶经开区要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
审批效率越来越高: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推出“承诺+零审批”,全程实行“项目管家+帮办代办”的服务,100余家企业节约时间成本40%以上。
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两大重点任务,推进黄源片区加快转型,邀请中规院上海分院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力争用3—5年时间,着力将黄源片区打造成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精致的工业生态小镇。
作风精神越来越燃:播放高质量发展暗访片、通报各项重点工作排名、述职亮答卷、后进作表态……晒成绩、比作为、找差距、谋发展,每月底召开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对招商引资、企业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等重点工作亮晒评比,排名末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上台作表态发言;在微信公众号每天晚上通报有关领导干部当天工作动态,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强大外部约束,全面唤醒“沉睡的人”。
何当突围?
——“全面从严治党是坚强保障”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形成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的强大合力,确保开发区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区党工委主要领导的这句话,再次表明了上饶经开区对高质量发展的关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决心。
稳人心增信心。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三不腐,一体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形成管党治党强大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今年8月以来,党工委主要领导发挥好“一把手”把方向、谋全局、抓关键、带队伍的作用,领导班子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各级干部一如既往,在重大的历史关头继续保持了一股血性,在拨云见雾之时杀出了一条血路。
坚决斩断“贪腐路”。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出台了有关招商引资项目入园程序、招商引资协议政策兑现流程、政府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和程序管理核查、财政重大资金支出管理、工程款支付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
勠力畅通“奋进路”。用好谈心谈话,在知事识人、因事择人中培养一批忠诚担当的好干部;完善绩效考核,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创新干部推荐工作,区领导、区直部门或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年初和年中向党工委推荐一次干部。用一项项激励措施,建立起“干事有舞台、晋升有通道、工作有甜头”的工作环境。
于年末之时回望,这条突围之路,是勇敢者的拼搏。拼的是作风,拼的是精气神,拼的是担当作为,在相互学习、相互竞跑之中,以超常规之举开创出了上饶经开区工作新局面。
看准了就抓紧干
评论
看准了就抓紧干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即将过去的2023年,对于上饶经开区,注定留下了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强力推进六大类50余项改革,担起“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使命任务;聚“能”光伏强龙头,形成“硅片—电池片—组件—配套材料零部件—应用”较为完整的光伏新能源产业体系;“蓄”势锂电拓赛道,打通“原材料—零配件—电芯—应用端—回收端”全产业布局;每晚在微信公众号上“晒”出“干部在忙啥”,唤醒了越来越多“沉睡的人”……
岁末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看准了”是前提条件,“抓紧干”是内在要求。当前,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仍客观存在。把握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分析研判经济形势走向大势,唯有建立在规律性认识、全方位分析、精准化把握基础上的“看准了”,才能为瞄准靶心、铆足干劲、顺势而上的“抓紧干”提供正确指引。
“看准了”是要看到经济发展大势、运行规律和方向定位,“抓紧干”是要推动产业转型、优化结构、动力变换等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看准了”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和新型产业突破发展相并举,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积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抓紧了”营商环境这个“最优解法”。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深化安商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安商服务实效,在安商服务中坚决做到“零距离服务、零经济往来”,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优质的安商服务为上饶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最好的出路,是没有退路时闯出来的。“看准了”是出发点,“抓紧干”才是落脚点。穿越冬日之后,更要树牢求真务实精神、保持实事求是态度,顺应“看准了”之“时”、激发“马上干”之“效”、砥砺“干到底”之“度”,以朝夕必争的姿态、一往向前的拼劲、永不懈怠的定力,开创上饶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