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愉悦的旅途
——读余敏《若有光》随感

  沐沐

  余敏出书了。这是大好事。她做了我做不到的事。

  在我眼里,她总是很勇敢,为人处事少见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的时刻。

  而我,总是摇摆,自我怀疑,这几年,我的写作状态如间歇性断流的河,淤积,阻塞,枯水期漫长。她比我坚定虔诚,多年勤耕不辍,近年还呈喷涌状态,如同她的生命状态,蓬勃、昂扬、勇往直前。

  我刚进入文圈时,和余敏只是同一小群未曾谋面的群友。有一次群友聚会,她说,这次一定要见见沐沐。我说,见了别失望,我不会说话。“你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她很快地回了我。瞧,她就是这么一个会说话,且从不掩饰内心热情的人。见了面,发现她才是那个“站着就十分美好”的人,上天显然偏爱她,不仅多才艺,模样更是周正,好像时间对她来说并不残酷。

  熟了后,偶尔她会发她的文给我看。说来惭愧,这方面我特别差劲,我点评不了别人的文字,无论是写还是读,好或不好,于我都只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必须承认,我缺乏基本的文学理论。我也没有写过任何评论,看书时,看到好的句子,我会用铅笔划上一道,但仅此而已,批注几无可能。所以,对于读书写评这事,不胜惶恐。同样,我只能勉力写一写我的感觉。

  人如其名,人如其文。余敏是机敏伶俐的,也是明朗亲切的。女文青惯有的感性、矜持,在余敏身上很难看到,她有一颗玲珑心,似乎从不作伤春悲秋状,这在文字中也可以窥见一斑。山河田园,俗事烟火,儿女情长,在她的笔下,“人心温暖,草木有情”。如书名,一道光照进心里,郁悒一扫而空,色调多是明快的,活色生香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的,读余敏的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愉悦。步入中年、经历很多人事之后,读这样的文字尤感珍贵——生活已是一地鸡毛,如果能够欢歌,谁要长哭。在写作圈,似乎有个不成文的共识——写假丑恶才能写得深刻,真善美反而会流于空洞,我想这是一种偏见,大道至简,真诚是一切写作的前提,余敏做到了,她不玩弄概念,不故作深刻,也没有累赘的堆砌。如果说文字有气质有调性,诚恳与温热,这两个词是最贴切于她的。

  整本书里,余敏以诸多的笔墨写到了母亲,外婆,写上代女人的艰难与坚韧。《秋天的怀念》余敏深情回忆:“外婆用手掰煤块——她要把大煤块中侥幸没有烧透的一小部分从里面掰出来,聚集起来下次再烧。”“她穿着黑衣,坐在炉灶前,身后是黑乎乎的墙壁,她几乎隐身……”这样动人的场景比比皆是,让人无法不与之共情——余敏对笔下的外婆,面对贫穷和琐碎,并没有太强烈的“动作”或“姿态”,只是待在生活的角落,平静又坚忍地与命运角力。大地上的母亲们都这样,无论命运给予什么,她都能内化为强大和柔韧。如文中所写,母亲是一条河流,外婆,母亲,她自己以及女儿,都会成为延绵不息的河流。文字也是一条河流,从中,我们溯源,追寻,继往开来。

  余敏善于从寻常生活找到素材的灵感,她没有脱离日常,文字的底色,全是踏实细碎的生活。她像一个充满童心的孩子,一路走,一路撷取:井冈山的红、西湖的波、平潭的海、霞浦的滩涂、小丰的茶马古道……各种节日各种趣事:除夕、端午、生日……听雨、喝酒、麻将、追星……热辣辣,暖烘烘,全是生活的原浆。“除夕的年夜饭充满了仪式感,菜肴丰富,时间充足,更重要的是,在老爸的主持下,更像一个家庭总结大会,大大小小一个个要说说今年取得的成绩,来年的安排打算,丝毫马虎不得,不过,我们经常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开始挖掘儿时的糗事,乐事……”这样的家庭氛围真让人羡慕。她写与她先生的相识:“可是初次见面一点儿都不浪漫,才华我没有看出来,但一眼就看出他的穿着相当老土。喝了半瓶啤酒脸红得像猪肝,唱歌严重跑调,和我完全不在一个段位,更糟糕的是长期戴眼镜的人,那天居然说眼镜摔了,就这么眯着变形的眼睛在我眼前站着。我当即决定不和他交往……”看到这儿,我再也忍不住,一个人笑出了声。

  读书不觉秋已至。我也喜欢秋天,喜欢这一刻,物里物外如此契合———若有光,在心中,在辽阔的大地上。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是有光的人。

  我相信且期待——“一些故事还会在秋天发生,一些人适合在秋天怀念,许多的秋天,还会到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 -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化
   第04版:专题
大磊湖
大义桥
甲路纸伞
橘红太原坪
愉悦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