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俊慧
6月27日上午在萍乡举行的2023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再传佳讯:
市委书记陈云在大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广信区获评全省第二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获评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景区。
今年1-5月,我市37个4A级以上景区过闸机游客人数达2043.5万,同比2022年增长230.9%,同比2019年增长23.2%;今年以来,三清山、龟峰、望仙谷等10个景区实际接待游客均已突破100万人。
上饶旅游“红火”的背后,是我市紧紧围绕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定位,全面提升上饶旅游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的不懈努力。全力建项目、创品牌、拓市场、强融合、提服务,持续唱响“山”的强音、做足“水”的文章、释放“城”的潜能、彰显“村”的魅力,不断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出圈”的上饶,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一)
上饶是一座优质景区聚集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列中国旅游业最发达城市“十强榜”。这里既有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三清天下秀”的三清山;也有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无山不龟,无石不龟”的弋阳龟峰;还有新晋网红,拥有“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民宿”的望仙谷景区,以及网红景区葛仙村……
畅游上饶的“美景美色”中,总会有出其不意的惊喜;每逢节假日,上饶旅游市场也总有意料之中的走红。
上饶凭啥火“出圈”?
按照每年至少打造2个以上网红景区的目标,我市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现场督、市县两级共同推,加速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近3年来,全市新增省大中型文旅项目31个,总投资182.69亿元;市重点调度文旅项目205个,总投资1800.2亿元,已竣工项目69个。
望仙谷里,游客一次次感慨“原来电视里的仙侠世界是真的”;葛仙村里,清泉莹然、苔藓盈阶,半山腰上的“瑶池”让游客纷纷来“过几天神仙日子”;云谷田园里,美轮美奂的光影秀引来游客一次又一次的奔赴。
在极尽东方美学的婺女洲,一句“一生痴绝处、遇见婺女洲”引来超百万游客;中心城区东门1981商业街、53SHOW、饶π沉浸式街区、金龙岗夜经济消费区、广丰里等一批夜间旅游消费街区,让上饶“夜太美”……
一个个风光旖旎的精品景区、一个个摇曳生姿的特色小镇、一个个如花绽放的美丽乡村,串联起上饶全域旅游的秀美画卷,让上饶旅游不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提质升级。
当前,我市还正在加快建设望仙谷二期、葛仙村二期、云谷田园二期等一批续建项目,实施三清山、铜钹山、龟峰、大茅山等一批传统景区综合提升,推进白眉茶谷、婺源朱子老街、大唐时光城等一批在建项目,谋划布局婺里看花文旅度假区、港首幸福小镇等一批新项目。
(二)
上饶大地要成为更好的“诗和远方”,唯有更精彩的“上饶服务”,更暖心的“上饶温度”,极力“宠粉”,才能换来长久的热度。
我市坚持从市场和游客角度出发,根据市场需求、游客需要,创新开发产品,丰富景区业态,通过实施“旅游+”战略,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
——旅游+数字。“饶π”沉浸式街区让游客在手机端与街区内切换,实现元宇宙的多维度探索;上饶集中营风景名胜区里,红色教育VR虚拟主题展馆让游客的缅怀更加真切;通过数字技术,我市以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主题发行了全市首个元宇宙数字文创产品。
——旅游+演艺。通过推出实景演艺、灯光秀等业态,打造“白天看景点,晚上看表演”模式,不断壮大“流量”和“留量”。《梦里老家》大型山水实景演艺项目,已累计演出1180余场;葛仙村景区打造水幕电影《修心归真记》,累计演出600余场;葛仙村、婺女洲度假区还与网易云音乐举办了两届“星云音乐节”,吸引了全国各地乐迷近8万人、网络相关话题传播量近7000万次。
——旅游+研学。打造了三清山地质博物馆、婺源县林生茶文化研学基地、望仙谷乡村振兴研学基地、云谷田园现代科技农业研学基地等一批研学旅行点,推出红色研学、工业研学、农业研学等10余条精品研学旅游线路,推出了制砚、制茶、制墨等10余项研学产品,每年吸引200万人次研学游客、50多万摄影爱好者、20万写生大军来饶创作。
——旅游+体育。仅2022年,全市共承办或举办市级以上赛事活动133项,吸引了600万人次体育爱好者,直接带动消费近50亿元,婺源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目的地”;玉山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德兴成功举办2023年铁人三项亚洲杯赛。
——旅游+康养。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我市依托上饶干细胞科技产业园,发展健康医疗、中医养生等业态,打造集医疗保健、旅游度假、居住养老为一体的国际健康养生基地;依托大茅山、铜钹山、大鄣山等森林资源,发展避暑度假、森林疗养等业态,努力抢占康养度假旅游新高地。
上饶“宠粉”不只有优质的服务,还有暖心的上饶诚意。
我市紧扣“不让一位游客在上饶受委屈”的理念,紧盯游客反映的突出问题,全面升级旅游诚信退赔工作,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受理旅游投诉347起,涉及旅游诚信退赔34起,(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