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夕拾朝花

第A03版
街谈巷议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4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饶4人上榜2023年
第一季度“江西好人榜”

  3月31日下午,江西省文明办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榜”。本期“江西好人榜”共有40组43人入选。余干县的张金发、铅山县的丁国学、上饶车务段的张捷、玉山县的王水芹分别上榜助人为乐好人、诚实守信好人、敬业奉献好人、孝老爱亲好人。

  记者 王调翁文/图

  老干部退休不退岗 

  基层再服务10余年

  张金发,男,1949年1月生,中共党员,2009年退休后,担任上饶市余干县白马桥乡老年体协会长、白马桥乡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白马桥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金发调解室负责人。他自2012年8月任白马桥乡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以来,将老干部党支部打造为“示范支部”,并成立了金发调解室及先锋调解党支部。调解室党支部以“先锋调解”工程为契机,创新总结了“5步10拍”调解工作法,为乡村两级组织减少了矛盾纠纷压力。

  2010年5月,张金发开始从事老年人体育工作,从副会长兼秘书长做起,2012年8月任会长,至今整整12年。他以主题党日为载体,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支部党员思想信念教育,提升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使白马桥乡老干部党支部工作迈入“示范支部”行列。他坚持不懈,十年来做到主题党日每月一学,雷打不动,从未间断。他经常走访困难群众、探望生病党员等等。

  2013年5月,张金发带领老党员们做青少年教育的指导员,组织老党员积极开展青少年宣传教育活动。进校园进课堂进行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开展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努力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2015年5月,平时乐于处理矛盾纠纷的他,又成立了金发调解室。2021年11月,成立金发调解室党支部,并建了一支55人的调解队伍,利用五项优势(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时空优势、亲情优势),力争老有所为、也可多为。他从无到有,成立了工作队伍,打造了调解阵地,完善了工作流程,制定了工作制度,设立了工作机制。他带领调解员们做公益事业的参与员,参与殡葬改革、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做社会稳定的调解员,目前他调解了110起矛盾纠纷,其中有跨村的还有跨乡的,调解满意度达100%。

  贫困老人坚守承诺

  照顾流浪盲人33年

  丁国学,男,1948年1月生,铅山县汪二镇下四村村民。1990年4月,邱松仔一路乞讨,在来到铅山县汪二镇下四村时,遇见了同样独身的丁国学,丁国学觉得邱松仔可怜,对邱松仔说:“你跟着我,让我来照顾你吧。”就这样收留了邱松仔。这一收留,就是33年。当时,丁国学自己的生活都比较困难,仅仅靠种两亩稻田维持基本生活,家庭条件十分艰苦。

  双目失明的邱松仔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生活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丁国学身上。丁国学主动承担起照顾之责,除了种好两亩田地外,就是每天起早贪黑外出捡破烂,出门之前安排好邱松仔吃的、用的和必要的活动,并买了一个收音机供邱松仔消遣打发时间。回来之后,洗衣做饭、洗漱叠被子由丁国学一人包办,休息时,他同邱松仔聊天,无偿地陪伴照料,将邱松仔照顾得井井有条。别人捡破烂都会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可是丁国学却是早上出去,中午必定回家,因为家里还有一个盲人弟弟需要照料,为他做饭,有时候没有捡到破烂卖,无收入,不能买鱼肉等荤菜,只能吃些自己地里种的青菜。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但是看到邱松仔在家里过得安静、舒适,他感到很欣慰。

  2006年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两位老人先后领上了低保,后来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并成为了五保户。政府出钱对丁国学和邱松仔的房子进行了维修,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丁国学作为哥哥,照顾邱松仔事无巨细,还照顾得这么好。邱松仔在丁国学家住了整整33年,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他非常感谢丁国学的无私照顾。

  高铁外卖“跑叔” 

  日行3万步温暖春运返乡路

  张捷,男,1963年7月生,现任南昌局集团公司上饶车务段上饶站客运值班员,负责上饶高铁站网络送餐工作。2020年,在客运岗位坚守了40年的他,接手了外卖订餐工作,对食品安全严格把控,仔细核对订单合理分类,定制保温箱,保障餐食温度。为保证送餐正点,他摸索出一套高效送餐的行走秘诀,未出现一单漏送、错送现象。即将退休的他依旧坚守春运高峰,日均配送网络订餐70份、行走3万步,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跑叔”。

  2020年,干了整整40年客运工作的张捷,接手了外卖订餐这项工作。凭借多年客运经验,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不断实践,他掌握了订餐旅客的车次规律,结合车站站房和检票口设计,摸索出一套送餐的行走秘诀。他毫不吝啬自己的成果,将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全部传授给班组成员,大大提高了配送班组的配送效率。

  “让旅客们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这句话。网络订餐时间往往集中在每天的午餐和晚餐点,为了实现他的这句话,他自己的饭菜往往需要分成多个时间段才能吃完,很多时候吃到最后,早已变得冰凉。张捷有时候一趟要带上十几份餐食,难拎不说,受到天气影响,餐食还容易被吹冷。他只能减少每次配送的份数,多次返回12306网络订餐中心,从分拣区的恒温柜里取餐。虽然自己更加辛苦,但想到旅客能够拿到热乎的食物,他也心甘情愿。

  天冷带来的食物变冷问题一直压在他的心里,通过在生活中对普通外卖员的观察,他定制了数个带双肩背带的橙色保温箱。亮眼的橙色,既可方便让列车餐服人员找到,又可以提高配送员的安全系数。橙色保温箱一投入使用,就得到了配送员们的好评,旅客拿到餐食也更加满意。

  好弟媳妇

  悉心照料大伯哥37载

  王水芹,女,1966年9月生,玉山县樟村镇方村社区居民。大伯哥程春标4岁的时候因为痢疾发烧导致双目失明。自从王水芹与程春桂结婚那天开始,她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大伯哥程春标生活起居的职责,并且37年如一日悉心照料。

  人们常听说有很多好婆婆、好媳妇,但是孝敬大伯哥的好弟媳却很少听说。擦脸洗脚、端茶喂饭、翻身换被褥……这个特别温馨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玉山县樟村镇方村社区一幢普通民房里出现。今年57岁的王水芹是当地一位普通农村妇女,37年来,她悉心照料丈夫失明的哥哥,一日三餐、洗衣铺床、病时护理,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今年77岁的大伯哥名叫程春标,家中姊妹七个,排行老三,4岁的时候,因为痢疾发烧导致双目失明,所以没有进过学堂,19岁还失去了可依赖的老母亲,就这样跟着经营铁匠铺的老父亲和最小的弟弟程春桂相依为命。自从王水芹与程春桂结婚那天开始,她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程春标生活起居的职责。在王水芹精心的照顾、关心下,程春标的被褥干干净净的,从头到脚的衣服里外也都是干净、整洁的,每当亲戚邻里来看望程春标时,他都会激动地向他们诉说:“这都是弟媳妇的功劳啊!”

  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如今年事已高的程春标经常会耍一些小脾气,偶尔也会像小孩子一样不喜欢吃饭,这时王水芹就会想方设法哄他。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夕拾朝花
   第A03版:街谈巷议
   第A04版:视觉志
   第A05版:热点纵览
   第A06版:金融
   第A07版:资讯
   第A08版:文化旅游
第一季度“江西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