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时事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高敬 黄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1日表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

  在中国气象局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张兴赢介绍,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温室气体监测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建成了由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和6个区域大气本底站组成的大气本底观测站网。我国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管控的7大类30余种温室气体观测,形成了集观测-运行监控-维护标校-质量控制-应用分析等于一体的温室气体本底观测业务体系。

  目前,中国气象局已建成117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为进一步强化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能力,2016年起,我国陆续发射了5颗具备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监测能力的卫星,并于近期启动了面向碳盘点的下一代全球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项目。

  张兴赢介绍,中国气象局将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形成覆盖我国16个气候关键区并辐射全球主要纬度带的全要素温室气体本底观测骨干网,并计划于2025年发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08星,搭载更高性能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仪器。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还发布了《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2期)》。公报指出,2022年,位于青海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观测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22年中国陆地区域年平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量明显低于过去10年(2013至2022年)平均绝对增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 -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题
高举英模旗帜,弘扬宪法精神
六国入境免签首日2029人次
享便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根植山区校园
民政部明确养老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我国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
进一步抓好惠企减负政策的实施落地
江西超九成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
两部门下达48.46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