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蔡文逸报道:上饶综合保税区项目位于上饶经开区马鞍山片区,是市属重点项目。征迁工作涉及上饶经开区董团乡太平村和吴洲村的117户村民,需征收面积4.2万平方米。自征迁工作正式启动以来,仅用短短15天时间,该项目已顺利完成约90%的目标任务。目前征收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收尾冲刺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入区企业可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和外汇管理等相关政策,对促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我市又一开放、创新、孵化平台。
征迁工作的高效率源于“党建领航+组织力量”的“双轮驱动”。在征迁工作启动之前,该区筹备成立了征迁指挥部,组建了由区班子成员担任指挥长、副县级干部和乡党政主要班子成员任组长的10个工作组,全天候驻扎征迁一线同步开展工作。为快速推进上饶综合保税区征迁工作,该区在征迁指挥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把“堡垒”建在征迁最前沿,并设立了10个党员先锋模范岗,让党旗在征迁一线高高飘扬。
“第一个签约的村民连家都没回,是全权委托村支书来办理的。”董团乡党委副书记吴斌告诉记者,太平村村民余元行常年在深圳开店,只有70多岁的老父亲在家,他十分信任村支书张水兵,通过电话了解征收补偿政策后便同意签约了。“村支书和老党员在这次征收工作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们通过拉家常的形式,讲透政策,答疑解惑,帮助村民算好拆迁补偿账、环境改善账、发展受益账,让不少村民态度有了转变,最终成功签约。”
“一边是群众利益,一边是政策‘红线’,将心比心是不可或缺的‘法宝’。”董团乡党委副书记李正表示,常和群众打交道,他理解征迁户们紧张犹豫的心情,所以事关村民的利益,他始终不忘换位思考。在李正看来,做好征迁工作,除了晓之以理地向群众讲清楚“小家大家、眼前长远”的道理之外,更重要的是以“真心”换“征心”。一次夜间走访中,李正得知王家村有村民因不理解此次征迁政策调整而对征迁干部避而不见。他一连几个晚上守在村民家附近,终于等到了该村民。见面之后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和笔算起了账,最终算出对于该村民来说以房换房最划算,村民也欣然接受了。
征迁工作启动以来,上饶经开区始终秉持阳光征迁原则,耐心回应征迁群众心中疑虑、贴心解决实际困难,暖心提供征迁服务。夜晚的征迁指挥部里总是灯火通明。按照要求,征迁指挥部10个工作组实行“每日一碰头、三天一会商”的工作机制,以便及时掌握群众诉求,就征迁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商讨解决,开展精准对接,快速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形成了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这有效保障了上饶综保区征迁工作环环相扣、精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