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公示

第03版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网站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饶信沃野好“丰”景
  饶信沃野,一派“丰”景
  篁岭晒秋
  水稻迎丰收
  云谷田园科技农业大棚
  红芽芋畅销,村民喜开颜 首席记者 徐斌 摄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诗情画意江廖肖

  本报记者 蔡晓军

  金秋时节,饶信沃野,一派“丰”景:

  谷穗点头金浪起,满树柚果秀甜蜜,蔬菜基地采收忙……

  一项项农业产业生机勃勃,一个个农文旅项目游人如织,一件件“饶字号”名特优农产品受人追捧……

  一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上饶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1务农重本     守牢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8月下旬,在我市鄱阳县,江西省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组织省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再生稻领域专家,对该县古县渡镇南庄村再生稻高产示范片进行了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百亩片平均产量达905.1公斤/亩,创造了全国再生稻头季高产新纪录。

  “目前,鄱阳再生稻推广面积约为15万亩,亩均增产明显。此次测产验收的示范片于今年3月20日播种,综合运用早播、干湿管理和全程机械化技术种植,水稻群体长势均衡,田间无明显病虫害。”江西省农科院研究员邵彩虹介绍,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再生稻将成为实现粮丰工程的重要助力。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2023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71.82亿元,同比增长4.87%,增幅居全省第一。早稻总产量达93.87万吨,同比增长1.22%;油菜籽产量16.4万吨,增长10.3%;蔬菜产量85.1万吨,同比增长1.1%;水产品总量21.6万吨,增长4.8%;猪肉产量12.1万吨,同比增长2.1%。

  2产业融合     催生现代农业发展新活力

  在广信区云谷田园生态小镇,智能化垂直叶菜工厂里,只见20层高的“蔬菜工厂”里绿意盎然,生菜、油麦菜、白菜等菜苗一层层整齐排列,来此参观研学的游客络绎不绝。云谷田园生态小镇不仅仅是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还是集精品农业、休闲旅游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这是我市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与文共舞、与旅相融、与商并兴的一个鲜活例子。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催生现代农业澎湃活力。

  ——在精准招商上下功夫。上饶注重提前谋划、编制招商目录,开展精准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共派出30余批次、200余名干部赴河南、江苏、上海、浙江、深圳等地考察对接,成功引进了益海嘉里粮食产业园、步长药业婺源大健康产业园等60个重大项目,累计实现进资39.11亿元。

  ——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打造万年贡米、江天农业、鄱阳湖生态农业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05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136家。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紧扣水稻、茶叶、水产品等优势产业,引导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初步建成7个百亩以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狠抓农业专业市场建设,建成营业中国供销上饶农产品交易城、余干农商大市场等一批农产品市场,已建冷库库容达105万立方米,在建库容73万立方米。

  ——在数字化融合上下功夫。全市以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建设为引领,推广农业物联网、智慧渔业、智慧农机应用,加紧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企业)38家,加快推动农业产业由“跟着感觉走”向“数据说了算”转变。其中,婺源县正稀茗茶建设5G智慧有机茶园2000亩,实现从生产到加工全程数字化管理;广信区实施“小蚁大象”项目,主攻农业数智化种植,采取“选育种种植模型+AI农场+供销闭环产业链运营”模式,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运营水平……

  ——在农文旅融合上下功夫。借力推进全市“大旅游+大农业”发展,我市坚持以农促旅、文旅兴农,充分挖掘上饶乡土资源和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目前,全市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4个、省级田园综合体11个,精品庄园4个,建成高端民宿1216家,培育各类农文旅经营主体1.23万家,推动由卖农产品向卖体验感跃升;精心打造了篁岭、葛仙村、望仙谷等一批人气爆棚的网红打卡地,引爆乡村旅游市场,树起乡村旅游新标杆。

  3多向发力     农业品牌之路迈出新步伐

  9月8日,在杭州亚运会召开前夕,“上上之选·饶有风味”上饶农特产品(杭州)展示展销直播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

  上饶市农业农村局组织60余家经营主体参加此次活动,并联合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进行现场直播,通过产品展示、现场制作美食、茶艺表演等方式,宣传推介来自我市12个县(市、区)的120余种特色农产品。展销现场,人潮涌动、销售火爆,铅山红芽芋、弋阳年糕、婺源绿茶、鄱阳湖大米、万年贡米等极具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颇受消费者欢迎,直播观看超300万人次。活动现场当天销售大米超过20吨,2万斤铅山红芽芋被抢购一空……

  铅山红芽芋、婺源茶叶、万年贡米、广丰马家柚、广信油茶……近年来,绿色有机的上饶名特优农产品逐渐成为线上线下热销产品,从有“身份”变成有“身价”,我市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渐入佳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品牌建设的根本是品质。品质的保障离不开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此,上饶以部省共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为契机,分阶段、分批次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创建,加快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适应的地方农产品生产操作规范,推动主要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有标可依。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个、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5个,创评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个,创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业品牌564个。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融入“赣鄱正品”品牌体系和江西优质农产品运营体系,大力实施“上上之选·饶有风味”农业品牌战略,集中力量把首位产业品牌做大、把优势企业品牌做强、把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做响。全市已有22个品牌入围“赣鄱正品”目录,万年贡米、广丰马家柚、横峰葛、鄱阳湖虾蟹、婺源绿茶等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

  酒香也要会吆喝。全市各地着力宣传营销,在央视等主流媒体、高铁和机场等移动媒介,大力宣传上饶名优农产品;着力推动电商与农业融合,加大农产品网络销售力度,不断提升上饶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值率;在北上广深等地积极举办、参加各类农业展会,累计获得200余项金奖,“饶字号”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    

  4强建重管      奋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走进信州区朝阳镇溪边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的生动画面: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绿树环绕的农家庭院、温馨的儿童之家、路上巡逻的义警……

  当地坚持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切实把群众作为秀美乡村建设主体,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强化系统思维综合治理,探索基层治理新工作法,试点开展农村物业化管理新模式,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现在,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更强了,环境更美了,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了。”谈及村里的喜人变化,村民鄢泽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溪边村的美丽蜕变正是我市深入实施“大抓基层年”工作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秀美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健全完善“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体系,围绕“设施设备在线率100%,事件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和“平台建设规范化、运维管理体系化、事件处理高效化,村庄管护实时化”目标,加快“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和推广运用,市县两级平台全面建成,投诉问题整改完结率99.88%,好评率99.16%,基本实现“全市一张网、县县全覆盖、运行常态化”。

  全市坚持“围绕产业发展建秀美乡村,建好秀美乡村促产业发展”的思路,推动实现秀美乡村由“风景”变“丰收”、由“颜值”变“产值”的华丽升级。全市已创建1000个“六好”秀美乡村,培育了334个3A以上乡村旅游点。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经济,全市参加联动建设1189家休闲乡宿,带动盘活闲置农房1155栋、盘活面积35.5万平方米,带动当地村民7366人就近就业。

  (未署名图片由上饶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 -
copyright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公示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广告
饶信沃野好“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