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讯 8月7日,笔者走进余干县梅港乡畈二村火龙果种植基地,绿意盎然的火龙果树整齐排列,一枚枚火龙果像一串串红灯笼似的挂在仙人掌状蔓条上,颜色鲜艳、果实饱满,甚是喜人。采摘工人右手持剪,左手挎篮,穿梭在园间,采收成熟的火龙果,丰收的喜悦溢满整个果园。
“今天天气很好,我特意带小朋友过来体验采摘的乐趣,刚刚尝了一个非常好吃,很甜,品质特别好。”前来采摘的市民王雅表示,自己明天要去外地,特地来摘五六箱带过去。
“我们这种红心火龙果品质特别好,非常好吃,肉色很鲜艳。”基地负责人齐少南一边陪着食客采摘,一边剥出鲜红的果肉介绍。该基地火龙果种植面积大约50亩,今年产量可达15万公斤。
基地通过生态种植不断提升火龙果品质,吸引众多收购商前来采购。
据了解,棚内种植的“金都一号”火龙果,是齐少南前些年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采取大棚种植、精准灌溉、科学施肥、人工锄草等措施,“金都一号”取得成功,由最初1个种植大棚发展到现在的46个,一年采收两茬。
种植火龙果需要管理的环节不少,追肥、锄草、修枝、用药、花期授粉、果实保护等环节一点也不能马虎。齐少南介绍,现在大棚里的火龙果开始采摘,一直要持续到11月。亩产可以稳定在3000公斤左右,市场售价每斤8元不等。“粗略估算一下,每亩火龙果年收入可达3万元。”齐少南满心欢喜地说。
火龙果不仅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也为周边的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的收入。“在这里包装火龙果,离家又近又方便又赚钱,一天80元。”工人齐青莲说。
近年来,余干县牢牢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产业融合,丰富产业体系,拓宽农民致富路径,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同时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培育出一批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火龙果产业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
(韩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