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蕴含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国情实际、历史传统,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差异;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海纳百川的文化借鉴,有其特定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受益于不同时代培育出来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给养以及外部文化有益元素的汲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外来有益文化分别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基、灵魂和催化剂。它们存在角色分工上的差异,却又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汇聚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之中,共同锻造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基因并彰显其精神质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优质基因与强大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砥砺奋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沃土。“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中人民立场的文化基因。“革故鼎新”等主动创造精神,内在驱动着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勇于实践的变革精神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更加积极的历史主动精神实现创新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成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情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传统基石。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灵魂。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从苦难到辉煌的奋进历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文化结晶。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革命道德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理念和道德追求,是指引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旗帜。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排除万难、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艰苦奋斗、一心为民、谦虚谨慎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基础,也使人民群众在传统向现代的场域转化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塑造出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形成了健康有序的社会道德风尚。独立自主、胸怀天下、开拓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经验,饱含着鲜血与汗水,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基于百年经验这把思想标尺的规约,中国共产党才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催化剂。中国的现代化一开始并非内源性的产物,而是受到了外力的影响。鸦片战争失败导致国门被迫开放,中国不得不开启探索现代化的征程。资本主义文明入侵引发了中国人的现代观念,于是开始向西方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现代化的经验蕴含着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对于中国构建合理独特的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造,有着一定借鉴意义。当然,我们更要认识到,“西方中心主义”是西方现代化的内核,由此产生了极端、排他和扩张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最终导致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背离,使西方出现了文化危机与现代性危机,这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警示。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JXJG-17-16-1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上饶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