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推动为企业“筑基”、主动问需为企业“破题”、优化流程为企业“赋能”、真帮真扶为企业“减负”……上饶市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核心战略,在大处着眼,重规划引领、强政策扶持,在去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全省第二的同时,尤其注重从小处着手,树牢“百般呵护企业、充分尊重企业家”理念,开展滴灌式“问诊”、常态化纾困,不断完善、持续优化以“政企半月谈”为核心的助企纾困机制。
目前,全市已召开“政企半月谈”系列座谈15次,与166位企业代表进行了对话,梳理研究企业困难问题210个,一批痛点、堵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政企的直通桥越来越宽、企业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有效提振了发展信心,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主动“义诊”,推行“站在企业里解决问题”,做到迈开步子、俯下身子、“看病”助企
“政企半月谈”架起了政企直通桥,深入企业,将沟通从“蜻蜓点水”交流式向“精准切入”“义诊”式推进。
走进企业精准“把脉”。为打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茧房”,让服务更精准、政策快直达、解难更高效,上饶市以“产业链链长制”和“企业特派员制度”为主要抓手,为精准式问需把准了脉。今年以来,全市13条产业链链长及责任部门、943名企业特派员深入企业了解生产运行情况及困难问题,共收集梳理近300个企业反馈问题,并从中深挖出资金、用能、政策等共性问题,为市政府进一步精准诊断找准了靶心。
坐进企业精确“义诊”。以收集、挖掘的问题为切入点,以服务企业、排忧解难为初心,全市按照企业规模、所处行业、诉求类别,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科学规划、合理搭配企业代表,邀请有关部门、机构等开展政银企座谈会、重点项目推进会和企业用电情况调度会等,面对面聆听企业合理诉求,寻找“病灶”,为精准破解难题提供方向。
深入企业对症“下药”。依据诊断的“病灶”,深度分析、深挖病根,分类别精细化“开方用药”。针对重点产业企业,今年以来市政府多次主持召开锂电产业工作推进会,就横峰县、铅山县和上饶经开区等多地16个企业项目存在的23个问题进行现场责任部门认定、限期解决。赣锋锂业年产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向上争取能耗指标、松树岗矿区年产600万吨采矿选矿项目等7个问题在推进会召开3个月内基本得到有效解决。针对科技创新、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企业,我市召集了12家企业代表参加专题座谈,会上研究部署了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奖励纳入市本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白名单机制、精细落实纾困帮扶政策等事项,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重点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召开全市重点国有企业座谈暨纾困解难工作会,邀请了凤凰光学、万年青水泥、德兴铜矿等13家企业,就具体问题现场协调有关部门给出详细答复,并鼓励全市重点国有企业继续立足上饶、深耕主业、服务发展,在税收、就业及品牌塑造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及时“问诊”,推行“拿起电话解决问题”,做到现场解决、限期答复、即接即办
“政企半月谈”织密了服务企业的热线互联网,惠企从“被动回应式对接”向“主动即办式服务”推进,形成了有关部门及时回应企业关切,主动倾听、马上就办、不断探索,推动形成全新服务模式。
诉求流程不用等,绿色通道好商量。坚持“拿起电话解决问题”,办理企业诉求更有“速度”。推进流程精简,健全快速响应机制,纵深推进法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比如,到企业现场办公,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工信局、上饶经开区有关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就上饶中材机械扩大生产、优化流水线、申报“小巨人”企业等具体问题给予辅导帮助;回应商贸企业诉求,多次现场了解、会议协调,先后解决了商贸流通项目在建及推进中的痛点、难点问题20余个,加速了格兰云天酒店、喜来登酒店、温德姆酒店、53HOW、东门1981等项目的建设投运进程。
诉求壁垒不用怕,撸起袖子上下通。一方面扩大“惠企通”政策兑现覆盖面和时效性,细化中央、省市系列政策,完善操作措施,将好的政策一竿子插到底。另一方面我市千方百计为企业向上级争取政策和相关资源。(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