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指出,2022年中国民众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0小时,有近半数人睡不够8小时。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发布的首份《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也显示,我国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逐渐攀高。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记者走访发现,现如今,失眠已经成为困扰当代人的大烦恼,工作压力大、生活烦恼多、持续加班、晚归晚睡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常态。近年来,睡眠健康日益受到大众关注,如何睡个好觉?人们尝试购买中成药、服中药、人工助眠、网购智能助眠仪……在“拯救睡眠”的强烈需求下,近年来助眠产品相关消费悄然兴起。
睡眠困扰者众多
文字工作者白先生,今年才47岁,可患睡眠障碍已有十多年了。白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压力大,用脑过度,造成睡眠障碍,每逢上班或深夜加班,常常失眠,先后服过安神补脑液、褪黑素等中成药,也网购了慢波睡眠机,同时采取睡觉时枕头上洒香水、听舒缓音乐等助眠方法,都收效甚微。“有时候深夜实在睡不着,就吃一粒安定片。”白先生说,由于晚上没有睡好,白天无精打采,工作效率也低,很是苦恼,生活也没有质量。白先生还说,他的办公室受睡眠困扰的人占比达到了30%。
今年在上饶师院上大四的小李,上大学以来,他基本保持着每晚12点左右入睡的作息习惯,但从去年开始,他突然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问题,他开始习惯购买助眠类产品。“买了参芝安神口服药、吸磁枕、助眠仪等,不到一年的时间,总共花了1000多元,相当于一个月的伙食费。”小李说。今年63岁的市民王大爷也受睡眠困扰,每晚只能睡着3个小时,醒来很难入睡。他坦言,为了睡个好觉,这几年到处求医问诊买药,花费超过2万余元。
助眠产品五花八门
6月20日上午,记者在广信区吾悦广场一保健养生店内,碰见了正在挑选助眠枕的陈女士。她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压力大,近来出现入睡困难。听朋友介绍助眠枕有助眠效果,所以尝试下。记者注意到,店内还有芳香喷雾、香氛蜡烛、褪黑素、助眠贴等助眠产品,售价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地向消费者介绍明星产品智能音乐助眠灯。店主告诉记者,音乐助眠灯主要客群为年轻妈妈,也有一部分学生。随后,记者走进一药店,只见安神补脑液、静心口服液、褪黑素等助眠中成药名目繁多。工作人员说,近年来进店购买助眠药的顾客越来越多。
为了让自己睡得更安稳,当代人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打开网络购物平台,线上的各类助眠产品更是琳琅满目,从蒸汽眼罩、助眠香薰到助眠喷雾、助眠音乐盒、助眠药、助眠安神茶、智能睡眠仪,助眠产品五花八门,售价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记者打开几个网站,了解到褪黑素销量均是排名第一。
午休、小憩受重视
如今,除了注重在夜里享受深度睡眠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白天午休和小憩,甚至包括工作中的碎片化睡眠。记者在网站搜索睡眠小憩消费的相关内容,显示智能床垫、颈椎枕、睡眠治疗仪、躺椅、折叠床等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品类,其中沙发、椅类主要满足的便是午休、碎片化睡眠的需求。另据了解,有的用户选择“在办公室工位上趴着睡”,有的人则在办公室备有躺椅、折叠床;另有小部分人会“去车上或找个单独的空间”休息或午睡,还有绝少数人选择在通勤交通工具上小憩。
“中午不午休一下,下午工作昏昏沉沉。”市民邱先生是个上班族,工作日的中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午休。邱先生说:“一开始我会直接趴在工位上午睡,后来则专门买了个简易折叠躺椅。中午休息好了,下午工作效率高。”记者从一网购平台的消费情况来看,在工位上“趴着睡”一族需求量比较大的是抱枕、颈枕、简易椅子和床等,此外还有毛毯、披肩等。而在车上或其他单独空间休息的人则需求毛毯、睡袋等;在公共空间休息的人则需求小型沙发、躺椅、折叠床等。
如何有个好睡眠?
“睡眠经济确实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产品是否有效很难衡量,消费者应理性消费。”上饶市中医院副院长汪炜表示,很多助眠产品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治标不治本,想要拥有好的睡眠,关键是找到失眠原因,对症下药。目前流行不少助眠措施,有人选择服中药,有人选择晚上运动、饮酒等,其实很多措施不但不会改善睡眠,反而有可能加重失眠。失眠治疗需要遵循的是个体化治疗,即发现并纠正存在的不良睡眠习惯,给予非药物和药物治疗。
到底要如何拥有良好的睡眠呢?汪炜表示,有些人睡眠时间较短,但并不影响睡眠质量和第二天工作生活,就不是失眠。汪炜建议,拥有好的睡眠首先要作息规律。固定时间睡觉起床,不要破坏生物钟,三餐饮食也要规律。即便失眠也不要紧张,可以先尝试放松心情,放下手中的手机、香烟、咖啡、酒精,以及一切烦恼。如果还是被失眠困扰,可以去医院寻求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