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欢 见习记者 周梦沁
遭到性侵、家暴或校园霸凌等伤害时,未成年被害人因为年纪小出于害怕、受表达能力约束等原因,陈述大多模糊不清,需要接受不同主体的办案机关反复询问、回忆被侵害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其心理伤害。如何更好地呵护未成年被害人,最大限度降低取证过程中造成的二次伤害?怎样帮助被害人尽快走出被侵害的阴影,并避免同类案件再次发生?在我市,随着检察机关“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的建立,这些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对未成年人“二次伤害”说不
“在司法实践中,案件要经过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多个诉讼环节,为了查实证据,民警、检察官、法官等不同主体需要对被害人进行反复询问。对于年纪较小的未成年被害人来说,这极易对其心理造成‘二次伤害’,也会影响其陈述的稳定性和可信度。”上饶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李方莉介绍,因此,推行适合未成年被害人身心特点的办案程序和办案场所迫在眉睫。
2020年,我市首家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救助中心——信州区海虹未成年“一站式”救助中心应运而生。从配备有沙盘、摆件、安抚椅等“心海拾贝”疏导室、我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室,到装有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用于对犯罪嫌疑人开展讯问的“审讯小屋”,该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对未成年被害人从案件询问、证据提取、心理疏导、亲职教育等一次性开展到位、一站即可解决,可有效减少因多次询问对其造成“二次伤害”。
据信州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海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队长杨眉介绍,公安机关接报案件后,未成年被害人被统一带至中心开展案件询问等取证工作。检察机关每案都会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同步录音录像,确保公安机关依法全面收集和固定证据。同时,参照未成年被害人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情况制定相应的询问提纲或方案,以实现一次询问、高效取证的目的。
“未成年人遭受侵害案件的办理难点之一,就是取证难。一站式救助中心,考虑了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其处于司法程序当中的特殊需求,有利于及时收集、固定证据,使刑事诉讼各个阶段在取证工作、证据收集、证据认定、证据运用等方面达成共识。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精准度,更好地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身心健康。”李方莉介绍,我市类似“海虹”这样的“一站式”救助中心共建有10个,还有2个正在建设当中。
“一站式”救助效果明显
为提高“一站式”救助实效,除了相关场所建设,近年来,我市还全面推行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救助机制改革,并引入多方力量,探索建立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配套机制,不仅在取证的同时注重对未成年被害人开展综合多元救助,还强调诉源治理,深挖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问题,“一站式”救助机制不断“扩容”,保护“半径”不断拓展,成效愈加良好。
2021年,心心(化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欲开煤气罐自杀,结果不慎引发爆炸,致使心心身体大面积烧伤。不久后,心心又亲眼目睹母亲掐死了妹妹。一颗幼小的心灵绷不住了,自此,心心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公安机关随即将案情通报给了信州区人民检察院。该院派员提前介入侦查,在征得同意后,心心被带至位于信州区人民检察院内的海虹未成年“一站式”救助中心,接受案件询问、心理疏导等。
“第一次来时,心心紧张恐惧,防备心很重,一个小时一句话也没有讲。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具备一定的法学和心理学知识的专业社工对其进行沟通、抚慰。后来,通过16次的心理危机干预、6次的心理疏导,多次谈心交流,她逐渐变得开朗了,且有意愿表达想法,办案过程也随之更加顺利。”杨眉介绍,考虑到其母亲已被强制医疗,其父亲案发后精神不佳,在“一站式”救助中心,他们还对其父亲开展了相关家庭教育指导。同时,为了更好地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省市区三级检察院联合救助心心14万余元,并将其送至医院做植皮手术。市、县两级检察院通过召开座谈会,主动对接民政、教育等部门,从心理疏导、学校关怀、就业创业指导等各方面落实落细帮扶举措,呵护心心健康成长。
从物质到心理,从个人到家庭,从短期到长远,全方位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彰显了检察机关的社会责任和司法温情。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站式”救助中心的宗旨。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利用“一站式”救助开展提前介入性侵未成年人案件185件,提前介入率达100%,一次性询问被害人145人,为72名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为12名被害人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为2名被害人提供其他综合救助,协调帮助2人解决就学就业问题,为82名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47.5万元。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其实,开展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救助,目的是推动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集询问、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综合救助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工作模式,形成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的社会救助合力,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李方莉表示,当前全市基层检察院在与社工组织签订协议达到100%的基础上,加强对社工服务的质量把关、工作指导、服务优化等,避免帮教形式化、服务空心化等问题。同时,通过“一站式”救助场所,不断创新法治宣讲形式,进一步增强了法治教育效果。
“对‘一站式’场所建设提速,‘用好’救助机制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发力方向。”李方莉表示,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继续加大对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力度,主动协调教育、民政等部门采取心理干预、身体康复、复学就业、经济帮扶等多元化救助措施,以更加优质全面的司法保护,真正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侵害,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