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欢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公布了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经验(第一批)名单,我市信州区东市街道大井头社区经验做法入选。那么,大井头社区“完整”在哪里、有何优势?生活在该社区的居民们,感受如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立足居民需求,设17个便民功能空间
上学、就医、购物、吃饭、休闲娱乐……这些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家门口适宜步行范围内即可满足,加上完善的基础设施、快速呼应的服务体系、健全的社区协商机制,邻里和谐、有事儿大家说了算,这种社区就叫完整社区。
1月8日,记者随机走访了饶城多个居民小区,发现居民们对社区完不完整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而且每个人的需求都各不相同。社区当中的老年人,普遍关心的是有没有地方可以吃饭、活动场所多不多、看病和办事方不方便等。而与老年人不同,社区里有孩子的家庭,最关心的则是孩子上学方不方便、就近有没有可以“遛娃”的地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民生诉求多元精细,老百姓对于社区建设的心愿清单越拉越长。”大井头社区党委书记徐龙妃介绍,为了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多样需求,让居民享有丰富多彩的社区公共生活、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去年,该社区以打造完整社区为切入点,通过走访调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一步完善社区便民服务功能。
“完整社区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需要,配齐相应的公共活动、健身休闲等场所,以及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让社区变得越来越便民,越来越宜居。我们辖区地处中心城区,社区管理范围内,从幼儿园、医院、小学到菜场、超市、药店、理发店,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商贸场所比较完善,在家门口适宜步行范围内即可满足。但是社区办公场地不大,尤其缺少适合老人、孩子活动的地方。为了尽快补齐这一服务设施短板、打造完整社区,我们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立足居民需求,与地域邻近的市委市府大院社区进行了有效整合,并利用共建单位的闲置资产,通过与市直、区直部门及高校的联动,打造了拥有近3000平米公共空间的‘邻聚里’综合服务中心,以此让辖区居民聚起来,从而增进邻里感情,提升居民归属感、认同感。”徐龙妃介绍,中心将居民反馈建议融入其中,创设了配备儿童图书室和游乐设施、提供四点半课堂服务的儿童之家;放置了1万多本书籍、融合了公益培训、社团活动、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的城市书房;配备了除颤仪、血压测量仪、身高体脂秤等设备、24小时向居民开放的健康e站,还有老年活动室、退役军人服务站、党员活动室、人大代表联系点、青年力创业就业中心、健身房等17个便民功能空间。此外,主要涵盖气象科学知识、气象灾害、气象服务等内容的科技互动型气象科普室、老年助餐点等功能空间正在装修中,过去脏乱差的闲置屋顶也正在进行改造,致力于成为居民文化活动的空中共享花园。
“几乎每天,我都会来这里看书、下棋,还交了很多有着相同爱好的朋友。我的手机里,收藏了上百张在社区参加活动的照片。”在城市书房探访时,正在阅读书籍的陈老太告诉记者,这一年来,街道、社区在打造完整社区过程中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可以说,我们缺什么,他们就给我们补什么。几乎每周社区还会举办几场不同主题的活动,比如讲党课、书画培训、手工等,这让大家感到住在大井头舒心、安心、称心。”
办事更方便,50项民生服务一并办
采访中,徐龙妃表示,建设一个完整的社区,最需要聚焦的是为民、便民、安民,其中既包括补齐便民功能空间的短板,也涵盖提升居民办事便捷度,打通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大爷,您说一下基本信息,我帮您填就行,一会儿您核实一下。”在“邻聚里”综合服务中心一楼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厅,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80岁的邓老先生办理老年人高龄津贴申请业务。邓老先生说,之前听说办理该项业务要去政务服务中心或民政部门,很不方便,如今在家门口的社区就可以办理,既省力又省心。
在该大厅,记者注意到,墙上张贴了“群众事情我们一并办”的宣传语,下方还列有50项民生服务“一并办”具体内容,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社保类;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享受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等医保类;城乡居民临时救助申请等民政救助类;《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请等计生服务类;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申请等老年人服务类;残疾人证申领、变更、换领、补领、迁移、注销服务等残疾人服务类;公租房租赁补贴申请、法律援助等综合服务类。
“所谓‘一并办’就是,我们对50项民生服务不分事项、一窗受理、一窗通办,居民在大厅任意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相关业务,真正解决了群众办事多次跑腿的问题,让居民体会到办事便捷、高效、舒心。”徐龙妃表示,为居民提供更完整、更完善的服务,对一个完整的社区来说必不可少,“建设完整社区,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结构的有效途径。城护民,民爱城,在这样的‘双向奔赴’中,城市和谐宜居的成色必将越来越足。”
解决急难愁盼,健全社区协商机制
在社区,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如何解决才能取得更好实效?大井头社区在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过程中给出了答案:建立健全社区协商机制、搭建沟通议事平台,激活居民自治。
遇到问题,大家一起商量着办,怎么干由群众共同定,干什么由群众广泛提,谁来干由群众充分议……徐龙妃介绍,完整社区建设以来,他们建立了“逢四说事”协商机制,居民每周四相聚在“邻聚里”综合服务中心,“让居民说事、同居民议事、帮居民调事”,不断推动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聚邻心、聚邻力、聚邻智”,释放出更多社会治理凝聚力。“这是我们探索基层治理的新实践,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把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办实、办好。”徐龙妃介绍,截至目前,社区共收到建议217条,解决急难愁盼难题137件,调解邻里纠纷19起,社区治理实现了由“公转”向“自转”的改变。
如今,随着完整社区的建设推进,生活在大井头社区的居民感到方便、舒心、美好。下一步,大井头社区将以“人民对美好的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建设好“邻聚里”综合服务中心,画好完整社区同心圆,使各项“零距离”服务更加完善,最终形成党群一心、邻里守望的新型城市基层治理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