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调翁)1月13日,记者从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当前,我市5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唯一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发热门诊验收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市12个县(市、 区)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已经实现了核酸检测能力全覆盖,总检测能力达44958人份/天;全市已整合储备四级流调队伍898个小组,共计1473 人的后备力量;提前储备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382个,可容纳人数7526人;部署专业救治力量严阵以待。
截至目前,我市依旧保持了确诊患者零死亡、特殊场所零感染、境外病例零输入、信息排查零遗漏、人员管控零延时、闭环管理零差错等“六个零”的防控成效,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不断拓展,防控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已抽调精干力量组成15支督导组,分片包干全市“12+3”,开展冬春季疫情防控尤其是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种督导工作,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社区、个人和家庭“五方责任”,强化应急值守,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市已整合储备四级流调队伍898个小组,共计1473人的后备力量;提前储备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382个,可容纳人数7526人;部署专业救治力量严阵以待,共组建13支189名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治专家指导组,以及16名老中医组成的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并动员呼吸、急诊、重症等514名医务人员随时待命;辖区内配备有创呼吸机298台、无创呼吸机174 台、心电监护仪2645台,充分备足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等19 种防疫物资和医疗设备,确保有足够的防控物资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我市将积极发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哨点”作用,落实首诊负责制,完善预检分诊制度,强化对发热门诊、门诊、急诊患者分类管理,严格执行患者住院和陪护制度,持续加强院内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院感防控。
同时,我市严格按照9类重点人群要求,优先对进口冷链、城市保障、隔离点、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人员,以及出境劳务派遣、出国留学等人员实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力争做到“应接尽接”,保证按时间节点,在春节前完成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任务。
冬春季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