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信讯 “搬迁到新小区,这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更开心的是,我到家门口的菌菇基地上班了,每个月工资有2000多元,生活是一天比一天甜。”11月6日,广信区四十八镇鲤洋村合石坂安置点村民李开生高兴地说。广信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抓好就业帮扶、加强产业培育力度、完善设施配套、健全治理体系等方式,确保全区易地搬迁人员稳得住、有就业、快融入、能致富。
下好产业发展棋。该区立足各安置点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公司)+搬迁户”模式,盘活搬迁群众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重点发展马家柚、金银花、油茶、菌菇、竹制品加工、养蜂等特色产业,通过入股分红、基地就业等方式带动180名搬迁户就业。四十八镇鲤洋村合石坂安置点建设菌菇基地20亩,产供销一体,带动安置点56户搬迁群众入股分红,年户均增收6000元。
织密创业就业网。该区紧紧围绕“易地搬迁安置点在哪里,就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目标,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建立“就业帮扶车间”等方式,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围绕车工、电焊工、家政、电商、家电维修等行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免费培训530人次。在安置点旁布局9个“就业帮扶车间”,带动230名脱贫户稳定就业。针对搬迁户中零就业家庭,优先安排保洁员、生态护林员、治安巡逻员、公路养护员等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全区有劳动能力的469户搬迁脱贫户实现每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做精公共服务餐。在“十三五”期间已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基础上,该区投入126万元完善2个安置点的基础设施,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社会综合服务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开展感恩教育进社区、文明创建进社区、公共文化进社区等方式,推动搬迁群众身份融入、感情融入、文化融入、习惯融入,促进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融合交往,提高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黄宗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