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江时评
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在处置许多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都发现了违规经商办企业的影子,“夫妻店”“父子兵”“兄弟档”甚至“全家腐”等花样百出,比如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周江勇主政地方时,和弟弟联手贪腐,最终落马。又如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将妻儿都拉入权钱交易中……这种大搞“家族式”腐败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当官就不要想着发财,发财就不要想着当官。领导干部及近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屡禁不止,究其根源,是少数干部追逐名利,心存侥幸,放松了自身要求,不仅想要体制内的“铁饭碗”,还想要外面的“金疙瘩”,忘记了纪法底线;从监督角度上看,是因为监督力量不足,再加之违规经商办企业形式各样,踪迹难寻,查办案件难度陡增,存在民不举官不究的被动执纪情形。对此,必须清醒认识,从严整治。
完善“禁业清单”,落实查纠责任。要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近亲属经商范围,坚决禁止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与之业务相同的经商活动,不准与其管辖的部门直接发生商品、劳务、经济担保等经济关系;各级党组织要落实主体责任,克服畏难情绪,全面开展领导干部及近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自查自纠工作,积极组织干部如实填报领导干部及近亲属经商办企业承诺书,对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要建立健全分级处置制度,按照“自查从轻、被查从严”原则,根据自查自纠情况,主动出击,开展抽查。通过大数据分析、调阅银行流水账目、走访了解等多种措施深挖细查系统内科级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及其近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线索。
拓宽举报渠道,受理群众举报。有效破解监督力量不足、经商办企业形式变异难以查究的问题,要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加大社会面宣传力度,通过公众号、电视新闻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整治领导干部及近亲属经商办企业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举报信箱等,鼓励群众举报,广泛收集线索,并将整治结果进行公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严肃追责问责,加强警示教育。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震慑效应,促使部分干部放弃侥幸心理,积极行动,主动整改。对专项治理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漏报、瞒报等问题较多的单位,要严肃追究单位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真正让规矩发力、使铁令生威;要收集较为典型的相关案件制成警示教育学习手册,既有如贵州省政协原主席王富玉联合其弟经商办企业这样影响恶劣、范围较广的“大贪”,也要重点关注系统内部一些关键岗位上的“蝇腐”,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案促教,在系统内掀起学习潮。
注重家风建设,筑牢家庭防线。春秋时期卫庄公不听旁人忠告,宠溺儿子最终惹来杀身之祸的故事令人警醒。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和焦裕禄的“县委书记的女儿也不能搞特殊”,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领导干部要时刻对自己家人在思想、情感上给予正确引导,经常向家人宣传党的纪律和政策法规,立好家规、管好家人、理好家事。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要及时制止,给予批评指正。各级党组织要把对干部的严管厚爱从“单位大院”延伸到“家庭后院”,通过廉政座谈、谈心谈话、政治家访等方式开展思想交流和党纪法规廉政教育,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家属参廉、助廉的积极性。
(邱在亮 熊正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