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期间,我市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广大市民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让传统的清明节回归清净与文明。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捧鲜花成了不少扫墓市民的“全部装备”。“以鲜花代替烧纸,同样能够表达思念之情。”市民张先生说,“清明节是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追思古人的传统节日,焚烧冥币等祭祀方式既污染环境,更易造成火灾隐患,又铺张浪费。时代在进步,风俗习惯也在变,过一个绿色文明安全的清明节,可谓是正当其时。”
“点一盏长明灯寄托我们无尽的思念,燃一段心香祝愿天堂的你一切安好。”清明节当天,徐女士选择在“云”上寄语,表达对故去奶奶的思念。她说:“网络祭祀虽然改变了传统的祭奠方式,但不变的是对亲人的思念。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也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心祭’胜于‘形祭’,心香一炷同样遥寄最真的哀思。”在市直机关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已经连续8年在祭祀节日举办家庭追思会了。没有焚烧纸钱的黑烟,伴着鲜花的缕缕清香,亲友们围坐在一起追思已故的亲人,将“心祭”胜于“行祭”的理念植根于内心,使清明的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地传承下去,让祭祀陋习为文明新风“让路放行”,让清明更文明,才是对传统节日清明节最好的传承。
(记者 吴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