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绍鹏 见习记者徐佳一报道:10月24日上午,记者从市统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32.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2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786.2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801.7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为8.3:45.4:46.3。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稳的格局更加巩固。一至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加值152.3亿元,增长3.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速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增加值801.7亿元,增长10.9%,增速位列全省第一,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
需求拉动作用增强,强的动力得以延续。下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有所回升,同比增长10.0%,高于上半年2.4个百分点。从领域看,城建投资增长30.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3%,较好地带动了投资实现企稳回升发展;从项目看,项目数达到202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689个。同时,我市致力于改善消费环境,加速推动消费产品提挡升级,一至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9亿元,增长10.3%。
质态效益同步提升,新的气象逐步形成。一至三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310.2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8亿元、增长6.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74元,增长8.2%,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8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806.4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利润92.7亿元,增长31.3%,企业亏损面下降40.2%。
资源要素保障有力,优的环境持续改善。我市金融市场稳健运行,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08.0亿元,比年初增长9.3%;用电增速持续上升,1至3季度全市全社会累计用电量为127.0亿千瓦时,增长7.1%;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一至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2.0%。
改革攻坚加快推进,好的因素不断汇集。我市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对产能过剩和落后产能坚决进行清理和淘汰。8月末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数共399家,比去年同期减少5家。同时,我市在补齐短板上持续发力,一至三季度,我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投资,社会工作同比分别增长21.7%、65.9%、80.9%;更加注重传统经济与现代技术的加速融合,零售新业态规模不断扩大,全市限上批零企业通过网络实现的消费品零售突破10亿元,达1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