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清明,在弋阳山水间缅怀方志敏

肖建林

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的思绪穿越时空,与一位用生命书写忠诚的先烈——方志敏,在上饶的青山绿水间相逢。今年是他为国殉难九十周年。近代以来,在上饶,如果问哪一个人最能代表上饶的山水精神,最值得我们用心用情去学习,我想,这个人一定是方志敏。他用鲜血和生命给世人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我已记不得多少次行走于弋阳、横峰的革命旧址之间,也很多次回遥思怀玉山、三清山八磜这些地方。每一次走进,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清晨,我从横峰出发,驱车赶往方志敏烈士的故乡——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路上,我给孩子们细细讲述着方志敏的事迹。

约莫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湖塘村,孩子们远远地望见一幢掩映在现代楼房和树木之间的旧式民居,门前一个大大的广场。我站在方志敏故居门前修葺一新的广场上,望着眼前的田园、远山,一边回想着方志敏烈士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对家乡的描述,一边也给孩子们轻诵:“从远处望去,我这村庄的外景,还是很好看的:村背靠着两座矮山,山上都长着茂盛的树林。村前是三口养鱼的塘,水明如镜,每天早晨,全村妇女们,都在这塘里洗衣服。鱼塘的前面,就是一块大田坂,在春深时节,满坂尽是绿苗,微风吹来,把绿苗吹成一层挨一层的绿的波浪。”

湖塘村是一个典型的赣东北传统村落,有山有水,田园阡陌,错落有致。我循着烈士的文字一边欣赏着湖塘村的美景,一边带着孩子们移步参观。虽然如今已不能完全看到村子当年的模样,但依稀可以浮现当年的场景,今天的湖塘无疑更加美丽了。从字里行间,我读出了方志敏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试想,如果不热爱,怎么会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又怎么能够在狱中把家乡描述得这么细致、这么深情。我想,方志敏的爱国,一定是从热爱自己的家乡湖塘村开始的。

走进故居,少年方志敏的照片映入眼帘。我给孩子们讲,一个人能不能有大成就,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爱国家,这个爱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而这种爱,从小就必须培养,像方志敏一样,从小就对人民极具同情心。史料记载,小时候,方志敏经常看到地主张念诚(方志敏的“义父”)欺压佃户,放高利贷逼死人命,对张念诚这种为富不仁的行为十分不满,对身边的穷苦乡亲则充满同情。当看到贫苦的“土婆(舅祖母)”去世,主动为其撰写祭文,十分悲痛。乡亲们被其感染,都说方志敏有菩萨心、有出息。在参观中,故居中堂悬挂的一副对联吸引了正读初中的大娃,他默默地念道“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学生时代的方志敏,以笔抒情,表明心志。我们就着对联的意境,一一寻找着故居院子里的青松翠竹,特别是那株饱经风霜依旧昂然挺立的梅花,仿佛向我们诉说着悠悠历史和峥嵘岁月。离开故居,我们循着村前的小溪来到了村口的读书林,村民们也称水口林,林间苍翠浓郁,树木高大挺拔。小溪从林间穿过,溪上有一座石拱桥,年代久远但依然保存完好,桥上有一座磨盘大的石墩。据传少年时代的方志敏就喜欢来这林子里做一些健身运动,坐在这石墩上仰望青天、读书思考。我想,这里一定是带给少年方志敏无限快乐和深沉思考的地方。

在岁月的磨砺中,方志敏渐渐长大,但是他的一颗爱心愈加牢固。爱国的种子,在湖塘这个小乡村里深深扎根并逐渐萌芽开来。方志敏的家乡虽然很美,但是面对当时的黑暗生活,方志敏迫切地希望解救。他在遗稿《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对家乡生活这样回忆,“在这长夜漫漫,天昏地暗的地方,我生活着,我受着压迫和耻辱地生活着;我长大起来了;我逐渐不安于这黑暗的时日;我渴望着光明;我开始为光明奋斗……”

1916年秋,十七岁的方志敏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离开湖塘村,我们跟着方志敏的成长足迹,驱车来到弋阳县城,走进了当年弋阳高小的校址(叠山书院)。书院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为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号叠山)而建。谢叠山,与文天祥是同科进士。在中国历史上,和民族英雄文天祥并誉为爱国主义的“二山”。在这里,方志敏受谢叠山抗元爱国的思想熏陶,慢慢地理解了什么是家国大义,知道了岳飞的“精忠报国”,也明白了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来五四运动波及到弋阳,方志敏纯粹的爱国情怀更加强烈,为了抵制日货,他将自己的几件日货用品(脸盆、牙刷、金刚石牙粉等),都打碎抛弃,成为了“弋阳县最爱国的一份子”。方志敏还产生了不少爱国报国的愿望,比如想在弋阳高小毕业后,就去从事实业,苦做苦积几百几千万,拿出来训练海陆军。或者去报考陆军学校,可以自己带兵,去打东阳鬼子。“读西洋史,一心想做拿破仑;读中国史,一心又想做岳武穆。”有时甚至想到几夜失眠。此时的方志敏,爱国的情感达到了十分强烈的境地。通过在高等小学的学习,方志敏“知识渐开,渐渐懂得爱护中国的道理”。

午后的叠山书院沉浸在时光的褶皱里,我带着孩子们在书院里静静地游览,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每一处楼阁,每一块牌匾,都有诉说不完的爱国故事。临近日暮,我站在叠山书院的望江楼上,眺望着眼前奋勇奔流的信江、远处巍巍矗立的龟峰,附近的竹林在风中沙沙作响,恍惚间,我陷入了沉思。我仿佛看到了谢叠山、林则徐、方志敏等古圣先贤在历史的尘烟中向我走来。最后定格在了方志敏烈士的身上。此刻,看到孩子们正欢乐地在书院的条石上戏耍,弋阳县城南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矗立在弋阳这片红色大地上。我忽然想起了郭沫若赞颂方志敏的那首诗:“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是啊,方志敏的“一叶枫”倒下了,但是革命老区的“万株枫”起来了,正鲜艳茁壮地生长着、绽放着。

--> 2025-04-12 1 1 上饶日报 content_20571.html 1 清明,在弋阳山水间缅怀方志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