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零部件研发实验室里,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的工程师们正调试着新一代智能传感器……这些产才协同创新数智化场景,正成为上饶经开区下好产才融合“一盘棋”,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上饶经开区牢固树立“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深度融合理念,聚焦光伏新能源、光电、新能源汽车(锂电)等主导产业,精准引才、平台聚才、生态留才,不断推动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激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精准引才强链: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人才就招引到哪里
“我们不再做‘撒网式’引才,而是把产业链缺口转化为人才清单。”上饶经开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指着该区紧缺人才目录介绍。据悉,这幅动态更新的“人才图谱”,精准标注着上饶经开区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节点与对应人才缺口。正是基于这张图谱,上饶经开区组建了由产业专家、企业高管构成的“引才智囊团”,实施“靶向引才”策略。
前期,在南昌大学的专场招聘会上,上饶经开区为吸纳机电、光伏相关专业人才而组织的“双招双引”团队引起广泛关注。这支由江西彩虹光伏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上饶)有限公司、江西福事特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骨干、相关负责人组成的“伯乐团”,带着具体技术攻关课题来到招聘活动现场。
这种“带题寻才”的创新模式,成功推动一批高端人才团队落地。据悉,去年以来,上饶经开区多次赴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和省内外重点高校实施“双招双引”“产业链引才”等专场活动,2024年共引进高端产业人才(团队)12个、急需紧缺人才1000余人。
平台聚才延链:
创新载体,打造人才“强磁场”
为破解本地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上饶经开区还积极搭建高能级创新载体,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光伏重点实验室等载体,推动“人才(研发)飞地”建设,让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成长之地”。
目前,该区已在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设立人才(研发)飞地9个,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2人。晶科能源省级人才陶武松领衔团队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的《基于N型薄片硅的高效高双面率电池组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产才融合的典范。
“聚才如聚能,能强则业兴。”上饶经开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用“磁石效应”形容该区打造人才“强磁场”建设成果:“当龙头企业搭建起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当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建立起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链上自然吸附起大量创新资源,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坚实支撑。”
生态留才兴链:
优化服务,营造人才“温馨家”
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
日前,江西省光学检验中心特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施学良博士感慨:“这里有优良的研发环境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有看得见的技术落地场景,更有被尊重的价值认同。”
而这,是上饶经开区人才生态赋能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该区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才服务生态,2024年推荐2人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省级人才计划、1人获评省政府特殊津贴、45人获评江西省高层次人才。
“我们正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不同赛道的人才都能找到坐标系。”上饶经开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留才如留根,根深则叶茂。”通过政策支持、服务优化,为人才营造了安心创业、舒心生活的良好环境,让人才与产业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从“带题寻才”的技术突围,到“飞地联智”的协同攻关,再到“生态赋能”的价值反哺,上饶经开区以“产才融合”为棋眼,落子精准引才、聚才、留才的“关键三手”,在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锂电)等产业链上构筑起“人才高地”与“创新雨林”共生共荣的生态图景,人才与产业始终保持着“双向奔赴”的热度与“同频共振”的深度,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书写“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的鲜活样本。(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