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间万物鲜 ”。当赣东北的晨雾还未散尽,山野间已悄然流转着春的密语。此时的上饶大地,宛如一位身着素衣的江南闺秀,将最鲜灵的春意凝在纤指间。那些藏身于山野的时令食材,在匠人手中化作舌尖上的艺术,让每个品尝过的人,都成了春天故事的传颂者。
本报记者 吴淑兰 文/图
婺源
在婺源的春天,不仅可以体验繁花似锦,绿野仙踪,还可以从荠菜、马兰、山蕨、水芹、苦菜、香椿、马齿苋等各种野菜的鲜嫩中,去感受味蕾上的春天。
荠菜
在婺源乡村,荠菜是报春的野菜。
冬去春来,荠菜匍匐在河边沟渠的坡地上,在春风的轻拂中最早醒来,它萌发出一团团一簇簇的新绿,吸引着村姑们呼朋引伴,提篮采摘。然后,就着一溪清水择洗得叶绿根白,回家入锅滚水汆过,或凉拌、或素炒,八仙桌上就有了一份别样的鲜嫩与清香。
马兰头
相对于荠菜的朴素,马兰头有着娇嫩的一面。马兰头的生长对土壤及肥沃程度有所要求,地里越肥,生长就越嫩绿。马兰头在春季婺源的餐桌上,是一道常见的野菜,凉拌素炒脆嫩爽口,腊肉粉蒸鲜香糯滑,让人唇齿留香。
春笋
“向阳春笋人人爱,宠为筵中一碟菜”。在婺源,笋按品种分,有水竹笋、苦竹笋、黄竹笋、毛竹笋等;按时节分,有冬笋、春笋。婺源人在笋的烹饪上,都有一手绝活,炒、烧、煮、煨、蒸、炖,可荤可素,色味俱佳。春日里,婺源人家大多烧一炭炉,置上砂钵,用风干的腊肉或火腿骨,炖上一钵立春前后破土的春笋,作为待客的特色菜。在文火慢炖之中,砂钵里飘逸的鲜香,无时无刻不在催生着人的食欲。
山蕨
“汤饼挑春荠,笋蕨正登盘”。春日笋蕨同餐,不仅入菜的颜色一白一青,悦人眼目,而且鲜爽脆嫩也有区别——笋的脆嫩爽口是有质感的,蕨在清脆滑润中还有一种馨香。新鲜采摘的山蕨,食用前必须先在沸水中烫过,再用冷水过凉,以清除山蕨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洗净后,可用葱、姜、蒜片、芝麻、花椒、红辣椒、香油等凉拌,也可配以鸡蛋、肉类,炒、煮、烧、煨、炖。如果在山蕨生长的旺盛期,采摘过多,还可晒干储存,以后食用时只需用温水泡发,烹制方法按自己的口味选择,随时可以从美食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水芹
水芹,如邻家女子的名字。《说文解字》中说的楚葵,即是如今人们通称的水芹菜。婺源古属吴中楚尾,与水芹打交道由来已久。水芹叶嫩绿,茎中空,生长于溪边池塘。春风微拂,一簇簇的水芹,就荡起绿色诗意的波澜。回家的路上,随手摘上一把水灵青嫩的水芹菜,就有了一天鲜嫩清冽的气息,还有勾魂的清香。
望仙谷
春色满园关不住,应季尝鲜正当时。春天是野菜的盛宴,春天的鲜正从舌尖蔓延开来。去望仙谷,找寻春的味道。
地皮菇
三月里的小雨养肥了一道野味。小时候,每逢雨后捡上一竹篮的地皮菇,回家路上踩着松软的田埂,裤脚虽沾满泥浆,却总觉得手里提着整个春天的馈赠。田间地头的新鲜食材搭配独特的烹饪技艺,将地皮菇烹制得酸辣可口爽滑入味,回味无穷。
香椿煎蛋饼
旅美作家苏炜在他的散文《香椿》中感叹:在海外生活,很多日常琐细都可以勾动你的乡思,一瓶泡菜、一包茶叶等等,但是,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比香椿更带乡土气息。
翠绿的香椿碎与金黄滑嫩的鸡蛋液完美交融,调出属于春天的独特风味,诱人的色泽与扑鼻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
春韭蚕豆爆河虾
春味正当时。白瓷盘中,虾仁如玉,百合若雪,缀以嫩黄春蚕豆,恰似一幅水墨丹青。韭菜的鲜嫩与蚕豆的绵密交织,小河虾的酥脆与鲜美,层次分明,仿佛将春天的鲜活与美好都浓缩在这一口之中。
鲜菌猪肚野菜丸子
所谓山野气,不是把食材扔进锅里,而是把都市人的焦虑扔出去。山林鲜菌的馥郁弹嫩,猪肚的丰腴,野菜丸子的清新,非遗手法熬制的高汤慢炖出山野与田园的极致融合。
农家酸菜擂竹笋
酸菜,经过时间的沉淀,散发出独特的酸味;竹笋,带着山林的清新,鲜嫩脆爽,为菜品增添一份自然的清甜;相互交融,碰撞出令人陶醉的美味。
鄱阳
春天一到,鄱阳的山林田野便像是被大自然施了魔法,各种鲜嫩的野菜破土而出,肆意生长的野菜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鄱阳人餐桌上独有的春天味道,快一起来“尝尝”。
椿尖子
“三月八,吃椿芽”。昌洲的妇人总掐着时令摘红椿,指甲盖大小的嫩芽沾着晨露,在竹篾箕里堆成玛瑙山。最地道的吃法是椿尖子汆蛋,土灶铁锅烧得滚烫,紫红芽尖撞入金黄蛋液,“嗤啦”一声腾起云雾,起锅时撒把鄱阳湖虾米,是渔家代代相传的春之密码。
藜蒿梗
“鄱湖三件宝,银鱼藜蒿春不老。”撑筏人最懂湖草的脾性,镰刀贴着泥皮轻轻一划,白生生的蒿梗便带着湖腥气。腊肉定要斜刀切作蝉翼薄片,与碧玉般的藜蒿在铁镬里翻腾,起锅前淋勺彭蠡老酒,蒿香裹着酒香撞开千家万户的窗,这是刻在鄱阳人骨子里的乡愁。
清明粿
当田埂上的艾草泛起白绒,青艾在石臼里舂成翡翠浆,包进腌菜、湖虾、笋丁三鲜馅,巧手捏作柳叶饺、元宝团。蒸笼掀开时,氤氲的艾香里藏着清明时节的喃喃絮语,咬开糯皮尝到湖鲜山珍,是游子梦里挥不去的温柔。
野藠头
“三月藠,赛仙丹”。双港湿地的野藠正当时,白生生的藠头裹着红泥,在溪水里濯洗出月牙白,与鄱阳湖银鱼爆炒最妙。银鱼的鲜甜被野藠的辛香点燃,夹一筷就着新蒸的籼米饭,是渔家人最奢侈的春日享受。
荠菜花
当珠湖草滩铺满碎玉,戴斗笠的妇人弯腰寻觅,带花荠菜在竹篮里吐幽芳,最妙是荠菜豆腐羹。嫩豆腐要用谢家滩的石膏点,与荠菜碎在陶罐里咕嘟。起锅时撒把石磨芝麻粉,舀一勺春光入喉,这一口鲜味连《诗经》里的先民都要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