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琦(1905—1936年),江西省弋阳县烈桥乡窖头村人,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闽北苏区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早年投身革命,参与创建工农武装,培养军事人才,并在闽浙赣边区坚持游击斗争,直至英勇牺牲。其事迹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邹琦自幼受进步思想影响,1920年,邹琦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结识了方志纯、彭皋等革命青年,开始接触新文化、新思想并加入方志敏组织的“弋阳革命青年社”,1924年经方志纯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由方志敏亲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由党组织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连长。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邹琦返回家乡,协助方志敏筹备武装起义。1928年1月,他参加弋阳、横峰等五县党员会议,任中共五县工作委员会平债委员,参与领导弋横起义。起义中,他率教导大队配合第六路军攻占葛源,并在农民军受挫时挺身而出,组织冲锋击溃敌军,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
弋横起义后,邹琦率部转入磨盘山区开展游击战。1928年底,队伍发展为江西红军独立团,他任团长,次年兼任政委。1929年10月,他受命创办赣东北信江军政学校(后更名彭杨军校),任校长兼大队长。军校以黄埔军校为蓝本,开设军事理论、政治教育课程,并强调实战训练。首批140余名学员毕业后成为红军骨干,为赣东北红军正规化建设奠定基础。
1930年,邹琦任红十军旅政委,参与领导苏区反“围剿”斗争,智取河口浮桥战役中率部炸毁敌堡,打通苏区联系;1931年,调任闽北分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兼军委主席,领导独立团恢复闽北苏区,在梭罗洋战斗中击退国民党钱玉光旅。1932年,闽北独立团扩编为独立师,邹琦任政委,与师长黄立贵协同作战,取得东关阻击战等胜利,巩固了苏区政权。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邹琦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率部在皖南、赣东北山区坚持游击战。面对敌军反复“清剿”,他写下“蓝天作屋顶,大地当床铺,高山是墙壁,哪怕敌围攻”的打油诗鼓舞士气。1935年7月,因叛徒出卖,他在弋横交界的苏源山遭敌重兵围攻,弹尽粮绝后被俘。面对黄埔同窗的劝降,他严词拒绝。1936年4月,邹琦在南昌军法处监狱英勇就义,年仅31岁。
邹琦一生为革命呕心沥血,既是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又是红军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培养的军事人才为赣东北和闽北苏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创办的军校成为闽浙赣红军的重要摇篮。他的坚定信仰和牺牲精神,至今仍被赣东北人民传颂,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克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