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泽汉
晨霜在作训鞋纹路间轻碎的声响,是信江生态走廊苏醒的前奏。今年寒假,我携着军校晨训的韵律归饶,将黑色体能服沾染上故乡的露水,在曦光与露水交织的跑道上,撞见一座城的生态年轮。
生态走廊还浸在靛青色里。我小步跑上观光步道,挎包与作训裤摩挲的“沙沙”声,惊起芦苇丛中几只水鸟,它们振翅时抖落的霜花坠入江水,化作《信州府志》里某段渔歌的休止符。东岳桥墩处的青苔正贪婪地吮吸着水雾——这是信江与云碧峰彻夜私语的证据。偶遇银发跑者挎着老式收音机,吴语的余韵与我的战术手环滴答声,在冷空气中交织成跨越时空的复调。
七点过九分,阳光刺破云层,信江的水面上,上饶冬泳爱好者正用他们的热情点燃寒冬。他们毫不畏惧刺骨的江水,身姿矫健地跃入水中,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他们在江水中畅快遨游,或如灵动的鱼儿施展自由泳,或似憨态可掬的青蛙运用蛙泳,有力的划水动作仿佛是在与信江进行一场深情而热烈的对话——欢声笑语随着江水的波纹荡漾开来,为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暖与活力。
不远处,丑小鸭萌动园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G520号粉色观光小火车冒着氤氲蒸汽,载着童年钻出槭树林。生态观测站的红外相机,记录下昨夜野生动物留下的爪印,与我的跑步轨迹在电子地图上交错成绿色经纬。水杉林褪去晨雾的纱衣,火红的针叶在风中簌簌作响,宛如大地举起的千万支火炬——这是信江生态走廊最负盛名的冬季限定景观。枯苇深处藏着去岁的莲蓬,风过时沙沙翻动着时光的页码;鹅掌楸的枝干上,越冬的蛹壳正酝酿着蝶变的密码。
步道的终点,是东岳大桥的一端。抬眼望去,“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几个大字苍遒有力、格外夺目,入口处“一座城、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标语令人振奋、给人力量。山脚下的森林博物馆,诉说着绿意变迁的秘密。
登临好汉坡,额头微微沁出细密的汗珠。玻璃栈道旁,电子智能指向标不知疲倦地转动,为来往的游人指引着到各个景点的方向和距离。在云碧阁顶层拉伸时,我瞥见远处的江水波光粼粼,仿佛在轻声吟诵着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深情对望,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共鸣。
从悠闲坡一路小跑下山,奔向大桥对岸的万力时代广场,我浑身舒张,准备接纳荞麦粿的香味。负一楼的白鱼赤乌美食集市,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随意找个位置坐下,点上一份热气腾腾的荞麦粿,轻轻咬上一口,软糯的粿皮和鲜美的馅料在口中交融。再来上一份上饶米粉和灯盏粿,那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瞬间唤醒味蕾,让人陶醉其中。
归队前最后一次夜跑,生态走廊亮起夺目的霓虹,那一刻,步道成了人们口中的“网红桥”。作训鞋碾过铺满松针的透水砖时,我忽然懂得这条走廊真正的魔法——它让钢筋水泥与青山绿水握手言和,让古老文脉与当代科技琴瑟和鸣,让游子的乡愁与城市的抱负共生共长。
我放缓脚步,抬手按停正在记录数据的手环,结束了最后一次训练计划。步道旁的科普牌在夜色中泛着柔光,“水杉保育区”五个字像给未来预留的锚点。
远处货轮的汽笛撕开雾霭,恍惚是母亲唤儿归的温柔尾音。我知道,当春风漫过江堤时,二月兰会替我继续守望这片土地。正如背包里珍藏的冻米糖,在千里之外的军校夜训时,突然化开满嘴的故乡月光。
一座城,因人们共同守护生态的决心而紧密相连,凝聚着大家对家乡发展的热切期望,汇聚成推动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