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按照党风廉政、工业文化、生态文明、中华文明探源等专题,分类谋划建设一批市、县(区)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并进行数字化改造、系统化整理、结构化完善,组建“四位一体”的市域“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综合体,将思政课堂搬到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党风廉政教育中心、法治文化公园、烈士陵园、博物馆……一批深受青年学生喜爱、具有示范影响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用心烹饪有滋有味、营养丰富的思想“盛宴”,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让思政课充满生机活力、散发实践气息。
我市还实施快乐学习行动,先后开展三批次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遴选,遴选出上饶集中营旧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等78个研学实践基地(含省级基地15个),并开发了一批研学精品路线,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追寻红色足迹”等系列主题研学活动,覆盖全市近90%的学生,让广大学生在实践课堂中接受思政教育。
方志敏故居、上饶集中营旧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从百花齐放的地方文化到热火朝天的生产一线,思政课堂有了一份看不完、走不尽的“行走地图”,带动我市各级各校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课教学,打造新时代实践育人新范式,让思政工作“活”起来、“火”起来。
春风化雨 浸润“寻常百姓家”
基层是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市坚持用好“传家宝”、守好“生命线”,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
高举思想旗帜。我市开展各类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类宣传、落实到各级各类媒体,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工作载体,灵活实践方式,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
涵养文明底蕴。逐级选树表扬好人好事,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建成33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关爱特殊群体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各级各地举办移风易俗活动,有效遏制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坚持以文化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排弋阳腔大戏《信仰之歌》并成功首演;赣剧《烛照丹心》《万年粮仓》、舞台剧《新天下三清》入选江西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2024年,新建城市书房12个,100余座“文化+”口袋公园,广泛开展“千乡万村闹新年”“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全市广场舞展演”“四季村晚”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1.5万余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唱响“红色思政”。我市充分发挥上饶红色文化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用好“红色资源”,给思政课注入更多红色元素,让红色文化成为思政课的“活教材”。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等红色主题教育,学红色历史;精选《红色赣东北》等一批红色经典书目,读红色经典;组织“唱支山歌给党听 班班歌声响”活动,推动上饶师范学院、九三学社上饶市工委联合创演“可爱的中国”——上饶红色组歌,唱红色歌曲;举办“红色故事我来讲”展演活动,讲红色故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红色志愿服务活动,做红色少年;组建“可爱的中国”宣讲团进校园主题宣讲,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先后创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省级73所、市级28所。
此外,学校还引入社会资源,聘请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形成长效机制,构建起“人人讲、天天讲、滴灌式”的思政教育新格局,让思政课成为有内涵、有个性的“金课”。
如今,在上饶,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思政教学越来越丰富,启智润心、入脑入心的教学氛围越来越浓。我市将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为引领,持续守好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把思政课真正开好、办好、讲好,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