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7日

水质连续三十七个月保持I类

——探寻上饶大坳水库生态治理“密码”

江群能 本报记者 蔡霞

在赣东北绵延的群山间,上饶大坳水库如同一颗镶嵌在翡翠屏风上的明珠。这座总库容2.76亿立方米、承载着100万人口饮水安全的“高峡平湖”,以其连续37个月稳定保持国家I类水标准的骄人成绩,成为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标杆”。近日,记者来到大坳水库,探寻其背后的生态治理“密码”。

“空天地水”构建“数智防线”

在大坳水资源指挥中心,一套先进的一体化智能监管LED大屏实时更新着水质数据。溶解氧、pH值、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9项指标以三维柱状图形式跃然屏上,任何细微波动都会触发预警系统。“我们的监测网络就像给水库装上了‘扫描仪’。”该中心环境工程师黄康华轻点鼠标,调出三维溯源模型,“通过无人机自动巡航系统、自动报警联动语音播报系统和监控摄像头立体联动,我们现在不仅能监测水质,还能精准定位污染源。”

据介绍,该系统集成13台红外热成像设备、8台智能球机及70处监控设备,实现全时段、全空间动态监管。近年来,这套智能化监控系统每年让200余起垂钓、游泳等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制度创新”打造“上饶样本”

2019年,我市颁布实施《上饶市大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这是全省第一部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让大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步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轨道。这部“护水宝典”通过建立三级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严控工业准入等6章51条细则,构建起刚性约束机制。

“我们创新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上饶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黄宇向记者展示了生态补偿资金使用台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横向补偿等方式,累计投入2.1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形成‘1+X’补偿模式。”这笔资金已建成102座污水处理终端,铺设了8.6万米污水管网,如同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个村落,让库区100%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同时,制定《大坳水库库区乡镇党委、政府履行饮用水源保护职责情况年度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生态优先”绘就“山水蓝图”

站在观景台远眺,85%的植被覆盖率让库区宛如绿色翡翠。近年来,上饶市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实施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协同治理。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建立生态护林员制度,实现网格化管护,库区生态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坳水资源保护中心副主任胡主良介绍,如今的库区周边已建成7处湿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江西省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等荣誉纷至沓来。

“我们通过把宣传手册送上门贴上墙、进校园入商超等措施,形成‘人水和谐’的社会氛围。”库区所在地、广信区五府山镇副镇长周炳友说,“现在村里人连小孩都知道洗衣用要无磷洗涤剂。”据统计,库区群众护水知晓率达95%,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超万人次。

夕阳西下,白鹭掠过水面,激起层层碧波。大坳水库的实践证明:守护好一泓清水,不仅需要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更要实施生态优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图景,这正是其连续37个月保持I类水质的深层密码。

未来,这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库,将不断完善丰富绿色发展的“上饶方案”。

--> 2025-03-17 ——探寻上饶大坳水库生态治理“密码” 1 1 上饶日报 content_19749.html 1 水质连续三十七个月保持I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