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骞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以下简称客货邮)融合发展,更好打通农村群众出行、货运物流、寄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市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0条客货邮融合线路,运送邮件快件超600万件,收发快递时效提高40%以上,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2024年,上饶被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部门评为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
“现在网购太方便了,下单没几天快递就到了,而且就在家门口取,节省了好多时间。”横峰县龙门乡村民张大姐笑着分享她的喜悦。目前,龙门乡依托龙门快递超市串行司铺、龙门村级站点,每天实现“一进一出”的快递运输服务。村民们不用再跑老远取快递,在家门口的快递超市就能轻松拿到自己的包裹。
据悉,为加速快递进村工作,横峰邮政牵头成立横峰快递协会分会,联合第三方共同建设村级代投点,实现服务终端的快递企业共享,村级配送点覆盖率实现100%。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每天配送频率1次以上,物流成本下降25%以上。邮政公司还利用农村客运班线富余运力和频次多、成本低的优势,与汽运公司、农村客运公司达成合作,开通客货邮线路4条,提供到村的邮件代运服务,极大地提升邮件配送效率。
以往村民们网购的商品要等很久才能收到,而现在,他们享受着与城市居民同样快捷的快递服务。横峰县龙门乡的例子,正是我市客货邮融合发展成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快递进村”工程,推进三级节点共建共享。以县级分拨中心为重点、乡镇服务站为支撑、村级服务点为基础,加速线路运力整合,合理设置停靠站点,优化线网布局,调整发车频次,发展共同运输与配送。充分发挥农村客运网络覆盖广、通达深的优势,引导相关企业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利用车辆下置或后置行李舱以及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车辆内部物品存放区代运邮件快件,确保农村群众乘车需求和安全的同时,快速送达邮件。为村民提供覆盖广、功能全、服务优的“一站式”村级客货邮服务。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 客运物流良性发展
在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中,我市充分考量各地经济结构、空间区位、人口规模及产业发展特色,秉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实施“一县一策”的策略,分级梯次、紧密贴合本地实际,稳步推进农村客货邮的融合发展。
以德兴市为例,该地通过对农村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现运营车辆94辆,班线43条,覆盖全市11个乡镇、77个行政村,通达率达100%,为客货邮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德兴市依托已覆盖全部行政村的镇村公交网络,成功发展了“客运物流”模式。
在此背景下,德兴南门综合汽车站成为了重要的物流枢纽,这里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快递包裹在这里快速集散,再通过客货邮班线运往各个乡村。“德兴镇村公交党建+小件快运”党建品牌更是深入人心,党员司机们主动承担起运输快递的任务,服务热情周到。司机老王说:“作为党员,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把快递及时送到他们手上,我心里特别高兴。”在他们的努力下,德兴市的农村物流配送效率大幅提升,村民们收发快递更加便捷。
客货邮的融合进一步盘活了城乡公交资源,形成交通邮政双网融合的一体化客货邮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此外,我市还推动快递物流进驻高速公路服务区,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吉安-上饶快件接驳运输线路的启用,不仅节省了中转运输里程约50%,降低了接驳运输成本约30%,还使车辆装载率提升约3倍。物流司机赵师傅感慨道:“以前运输要绕很多路,现在走这条接驳线路,又快又省钱,我们跑车的负担小多了。”
近年来,我市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按区域特点推广货运班线、促进资源共享、实行客车代运,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
创新融合发展模式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铅山县的水产养殖户小陈,通过网络联系到了外地的大客户,谈好了一笔大订单,本想着借此大赚一笔,可没承想,运输却成了难题。以往村里物流配送极不方便,要把活鱼运到外地,不仅成本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也大,客户等不及,订单差点就黄了。正当小陈焦头烂额之时,村里传来好消息,我市大力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开通了专门的冷链运输客货邮线路,能够直接把新鲜的水产品运往全国各地。靠着这条线路,小陈顺利把鱼送到了客户手中,对方十分满意,还和他签了长期合作协议。“要是没有这条线路,我的鱼根本运不出去,更别提赚钱了,这客货邮融合真是帮了大忙!”小陈激动地说道。
与此同时,在横峰县九甲物流园,这个以快递仓储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正描绘出一幅“四通一达”快递物流+新零售电商综合产业园的生动图景。各大快递企业紧密协作,每天都有大量货物从这里发往全国。有了便捷的物流网络,当地的电商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物流园的工作人员小李每天都忙碌在分拣线上,他说:“以前货物运输分散,效率很低。现在大家集中作业,资源共享,每天处理的货物量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近年来,我市探索“农村客货邮+”,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引导企业积极发展“农村客货邮+”电商、旅游、农业等模式。通过搭建平台,促使农村客货邮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合作,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网上下单、一键送达”服务;与景区景点合作,为特色景区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乡村民宿伴手礼等提供高效的运输寄递服务;与农副产品生产经销企业合作,开通农副产品定制化运输专线、季节性运输专线等特色客货邮线路。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厚军表示,未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加大投入,到2027年,全市各县(市、区)将建成县级客货邮分拨中心,整合主流快递品牌进驻作业,主城区可共建共用。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全市累计建成乡镇客货邮服务站不少于160个、村级客货邮服务点不少于1555个,开通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不少于106条,基本形成“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
在我市,客货邮融合发展不仅是一项物流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它让农产品走出乡村,让工业品走进农家,让乡村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在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推动下,乡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