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德初 本报记者 徐素琴
寸土寸金的宅基地,相比浓浓的邻里情,究竟该如何取舍?德兴市新岗山镇丁村村民王灶亮三次让地为村民拓宽马路,方便大家出行,演绎了现代版“三尺巷”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王灶亮家住丁村韩家湾自然村,该村有30多户村民,一条两米多宽的主干道从村头通往村尾,王灶亮家紧邻村头。
“他能把自己的地让出来,路面就宽了许多,大家出行就更方便了,这还真得要感谢王灶亮。”说起王灶亮让路一事,村民王青松有道不完的感激。
而这已经是王灶亮第三次让出自家的地基为村里拓宽马路。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王灶亮买下了一块地盖起了房子。当时,他家屋后通往村尾的道路只能满足行人行走,勉强可以通行独轮车。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村民拆旧房建新房,但由于主干道过于狭窄,建房户只好靠肩挑或手推车将建筑材料从村头一空地运送到建房工地上,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也增加了建房户的开支。因此,有村民建议王灶亮是否能让出一点地来拓宽路面,方便小型拖拉机进出。
得知村民的想法后,王灶亮没有任何怨言,第一次让出了10多平方米的地,使得村路得到了拓宽。几年之后,原有的路面又难以满足村民交通出行。他再一次让出了10多个平方米的地,路面终于可以通小四轮农用车了。
如今,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的私家车逐渐多了起来,村里的小路又开始拥堵。几个月前,王灶亮准备在原址上拆旧建新房,丁村党支部书记丁金田找到王灶亮提出是否可以让出部分宅基地拓宽道路,王灶亮只说了一句话“只要村民有需要,我再让一次又何妨。”纯朴的一席话让丁金田等村干部感到十分欣慰。这一次,王灶亮再次让出了10多个平方米,而且为了防止路面塌陷,他还花了6千多元建了挡土墙。家住王灶亮屋后的村民丁金淦得知他让路后,也表示愿意让出40多厘米宽的路面。
最终,该路段路面再次得到拓宽,机动车进出韩家湾村畅通了许多。王灶亮无私让地的行为,也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