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串点成线,夯实乡村振兴之路——
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通道变游道、节点变景点、旅客变游客的转变,实现“快达慢游”目标。精心定制旅游班线,开通了上饶高铁站-葛仙山、龟峰、三清山、望仙谷4条景区直达旅游班线,并将景区直达旅游班线延伸至三清山机场,实现了中心城区至重点景区直达。同时,先后开通了三清山、婺源、望仙谷、葛仙山、灵山、大茅山等重点景区之间互联互通的直达旅游班线,景区间交通快速、便捷、直达,更好地满足了游客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旅游需求。
多网融合,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加速完善——
全市12个县(市、区)实现“邮爱驿站”全覆盖。德兴市全域开通了客货邮合作运输线路,该市“客货邮融合发展助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案例获评2023年全省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其他县区至少开通了两条客货邮合作运输线路,广丰区、鄱阳县、婺源县的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达到了100%。大力实施“快递进村”,继续巩固“邮政+顺丰+京东+丹鸟”为主的邮快合作架构,全年邮政累计代投54万件进村快递。
通路通车通幸福,大道如虹逐梦行。在上饶,城乡道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交通呈现着“加速度”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三:治理“精细化”
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精准发力
建设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改革和治理是两个关键环节。
聚力体制改革拿出新举措——
完成了市本级“美丽农村路”及所辖婺源县、横峰县、德兴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普通公路“平安百年品质工程”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交通强省建设试点)。开发建成“四好农村路”智慧化应用平台和“智慧路长”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95联盟大道”普通公路标识系统。“永红创新工作室”总结提炼创新成果14项,被评为“2023年江西交通工匠创新工作室”。电子图采图及数据更新持续推进,电子图信息化领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聚焦增强交通法治能力展现新作为——
加快交通运输执法违法处理中心信息化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围绕安全生产这一主线,紧盯班线客运、包车客运、“百吨王”“三类重点船舶”和“五区一线水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立案查处342件。开展了全市源头治超网格化服务督查工作,对重点源头企业实行“绿、黄、红”牌管理,76家重点源头企业全部接入省治超平台。2023年全市超限超载率为0.65%,同比2022年的2.21%下降70%;百吨王有效数据为0辆次,基本消除了百吨王;恢复非法改装车辆140辆,不停车检测点加装电子警察抓拍摄像头21个,共办理治超案件10994件,其中非现场案件6944件,路面执法案件4050件,有效打击了非法运输车辆逃避检测、扰乱检测秩序的行为。
打造更为紧密的执法协作“朋友圈”——
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交通运输执法协作机制,公路治超执法上,与周边省市签订了《赣皖浙闽四省八市区域联动治超执法备忘录》,共同破解区域执法难题;在道路运政执法上,进一步完善了“四方五家”打击道路运输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构建了道路运输领域严密的执法网络,全面维护良好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在水上交通执法上,建立了“三市五家”联动机制,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处置、相互协助的协作模式,有力提高了信江水路运输保障合力。
行业治理一体化凝心聚力释放“新效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强化平台建设,创新服务方式,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深入推进从业人员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面推广道路运输行业电子证照,累计完成道路运输业务3万余件,水路运输业务5000余件。(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