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丰,1969年8月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南京医学院临床系毕业时,因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学校准备让他留校从事基础医学的教学和研究,但沈丰却表示自己更喜欢到临床一线从事治病救人工作。于是,学校优先把他分配到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在这里,他扎扎实实地浸润了5年,为日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年后,时值首批三甲医院建设要求设有介入科,沈丰转入介入科。
介入诊疗,是一种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精准引导下,以穿刺针、消融针、导丝、导管、球囊、支架等微创器械,介入到人体内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高科技新兴医技,以对人体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疗效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介入诊疗对患者而言,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对从业者来说,却是有“害”且不可小觑。因为操作仪器设备必须接触放射线,为了尽可能避免被射线所伤,工作时就必须穿上近30斤重的防护服。所以,选择了从事介入,就等于选择了“负重前行”,甚至要做好“吃射线”的准备。
在启蒙老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癌介入创始人)于志坚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沈丰如饥似渴地学习介入诊疗技术。一方面他广泛涉猎,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临床实践,用心揣摩,刻苦钻研;一方面抓住机会外出进修,于2005年前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进修5个月,师承著名的介入诊疗专家颜志平教授,这使他获益匪浅。
他独立开展介入诊疗工作时做的第一个原发性肝癌患者,是位56岁的男性,肝癌术后半年复发,肝右后叶肿块达6cm×6cm,沈丰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施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术后,病灶明显缩小并渐渐消失,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后来,该例患者存活了9年。在那个时候,导管没有现在这样先进,也没有微导管和先进的栓塞材料,更没有现在的靶向免疫治疗药物,肝癌术后生存期能达到9年的病例是极少的。
2006年7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吴淞医院急需介入诊疗专业的高级职称专家,已是副主任医师的沈丰通过人才引进担任了该医院介入科主任。在这个大平台上,沈丰大展拳脚,广施仁术,扶危解厄。
贵州省一位患者,76岁,患乙状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沈丰教授参与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并亲自完成介入手术。通过沈教授治疗,患者血液中的肿瘤指标稳步下降直至正常,肝脏转移病灶完全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已近3年,一个月前患者复查肿瘤指标略有回升,其女儿再次联系沈丰教授要求给予制定治疗方案。通过治疗后复查,肿瘤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
2019年,沈教授离开上海,离开体制内的舒适圈,去革命老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先是去了贵州的贵黔国际总医院,在该院介入科担任责任组长,先后完成了穿刺活检等诊断以及各种介入治疗手术1000余例次,得到了医院的充分肯定和患者的信任。随后又加盟上饶东信第五医院,来到了上饶这块红土地,沈教授希望在这个大平台,能让介入诊疗涉猎更大更广的范畴,包括全身各部位的良恶性疾病,能为上饶及周边地区的广大患者更好地解除疾厄,并带教出更多的介入诊疗技术人才!
(祝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