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近年来,一种名为“食玩”的新型玩具在市场上迅速流行,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这种既能玩又能食用的产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儿童。然而,随着其日益普及,其安全性和卫生问题也引发了广大家长的担忧。
“食玩”,就是附带食品(如糖果)的玩具。它通常是一种DIY手工点心,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能享受到制作精美小零食的乐趣。在记者走访饶城的多个超市和进口食品店中,各种款式的“食玩”产品琳琅满目,包括糖果、拉面、春卷、饺子、布丁等。“只需简单的步骤就能制作出精美的小零食,有趣又好玩,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专注精神,小朋友都挺喜欢的。”广信区时光PARK公园一进口食品店的店员表示,“食玩”多受到低龄儿童的喜爱,“因为看着很可爱,又可以吃,年纪小的孩子很喜欢。”
记者在线上购物平台上看到,有的店铺的“食玩”商品月销量超过2000份。在商品评价中可以看到,除了小朋友,不少“大朋友”也喜欢购买。“我家一个18岁的大宝宝集齐了全套,在周末的时候也喜欢玩。”网友“山花烂漫”说。
然而,正是这些让孩子们着迷的“食玩”,却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配料表上看,“食玩”的主要成分是糖、淀粉、甜味剂、食用香精等。这些添加剂虽然能让“食玩”口感更好、外观更吸引人,但大量摄入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过多的糖分摄入也可能引发肥胖等健康问题。同时,卫生问题也是“食玩”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制作“食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手部卫生和环境清洁至关重要。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将细菌或病毒带入食品中,从而引发健康问题。
如何平衡“食玩”带来的乐趣与健康风险,成为了家长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我市相关专家建议,家长在购买“食玩”时,应选择正规渠道,仔细查看产品的中文标签和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食玩”产品,避免盲目购买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