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0日

让“一片叶”香飘四海

——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建设的背后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弛 余燕

1月31日,作为全国首创建设的出口茶叶“大基地”,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在该县秋口镇石门村正式揭牌。

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的建设,是上饶市、南昌海关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

出口茶叶“大基地”有啥新内涵?全国首个出口茶叶“大基地”为何花落婺源?“大基地”是如何建设管理的?“大基地”的建设对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有什么促进作用?对“茶乡”婺源乃至全省的茶产业发展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带着这些思考,记者近日深入上饶市、婺源县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探访。

先行先试,探索破解中小茶企出口难题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婺源县秋口镇石门村考察时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上饶市委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支持婺源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县、“美丽中国”样板县等工作方案,这当中加快茶产业发展就是一项重要的富民措施。

婺源县是“千年茶乡”。得益于优良的生态环境,该县积极构建“三茶”统筹发展新格局,做响茶品牌、做优茶产业、做大茶经济,已成为我省茶叶出口第一大县。2023年,该县自营茶叶出口总额6.25亿元,增长10%,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额的七成,其中有机绿茶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7%。

亮眼成绩的背后,一些制约当地茶产业长远发展、扬帆出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如一些中小茶园在技术、信息、管理、资金等多方面存在短板,难以达到出口茶叶原料备案基地技术要求;一些中小茶企“走出去”的意愿强烈,但由于对茶叶出口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知之不多,不具备出口企业供货资质;有些茶企“春茶供不应求、夏秋茶销售困难”,造成出口茶叶原料供需不平衡,大量夏秋茶资源浪费,茶园综合利用率低等。

一头是已取得资质的出口茶企对茶青等原料的需求大,一头是暂未取得资质的中小茶园和茶农多产多销、创收增收的意愿强烈。如何通过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把婺源的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这是推动婺源绿茶进一步香飘万里、扬名海外需要面对的新命题。

对此,上饶市联合南昌海关,在助推特色产业内外贸一体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开展了积极探索。伴随“关长送政策上门”“关‘助’发展”等活动的展开,南昌海关会同上饶方面多次召开政企座谈会,反复研究会商,决定“关政企”协同发力,在婺源先行先试探索建设全国首个出口茶叶“大基地”,并创新实施“1+N”出口茶叶基地备案管理模式,将已备案基地“N”以外的全域其他种植区作为一个“大基地”管理,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责、行业自律、海关监管”集约化监管模式,大幅简化单个主体逐一备案的申报手续,节省茶园在技术人员配备、农业投入品甄别、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投入,为乡村振兴赋能。

(下转第二版)

--> 2024-02-10 ——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建设的背后 1 1 上饶日报 content_2810.html 1 让“一片叶”香飘四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