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我们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基层治理‘主力部队’,并把基层治理纳入全市综合考核、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全面抓实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等活动,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服务基层发展、联系社区居民的工作热情。
建设“饶城e家”服务站,是我市实施传统领域党组织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有效联系帮带,推动党组织有效覆盖、优化基层治理体系的有力举措。我市立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基层治理,把支部建在小区里,把党小组设在楼栋中。同时,推动全市182家新业态企业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奋斗足迹】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过去一年,我市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加快推动上饶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主题教育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按照党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总要求和目标任务,建立由省委巡回督导组、市党政分管领导、市委主题教育办、相关领域党建主管单位参与的“四方联动”调研指导机制, 推动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抓好调研成果转化,形成制度成果691项;抓好检视问题整改,整改措施完成率为100%;抓好专项整治,整改措施完成率为100%;抓好民生项目落实,完成率为100%。
“互联网企业党建”擦亮非公企业党建新品牌。立足全市互联网企业集聚、综合实力较强的优势,加大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具有上饶特色的“E心向党 乘数而上”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制定加强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二十条”措施和市级、县级、企业三个层面党建工作清单,推动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互联网行业党委,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引领保障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十三条措施”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十三条措施(试行)》,扎实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流动党员信息数据库,新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0个,撤销作用发挥不明显流动党员党支部6个。在赣鄱党建云平台升级“流动e站”板块,同步开发微信小程序“流动e站”,搭建流动党员与家乡的“连心桥”。截至目前,通过平台解决流动党员各类诉求和咨询846个,724名流动党员“线上”认领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志愿服务等项目63个。
“传统村落保护”赋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制定《上饶市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整体推进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市领导干部联系传统村落重点县制度,明确16家单位分工职责以及工作制度。建立古村古建溯源保护开发智库,公开征集上饶市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线索,举办建筑工匠培训班,设立传统村落保护“辅导员”,初步建立“一核三区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婺源县荣获2023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称号。
“线上线下”服务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在线上,打造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人才申报认定、政策兑现、咨询服务“一体运行、一站受理、一网通办”,已接受超过3000人注册申报;开通12345人才热线,受理办结政策咨询、人才诉求等事项843件。在线下,创新建设首家以求职创业“一站式”服务为特色的“饶π青年人才驿站”,提供7天免费住宿、政策信息咨询“一站式”服务;打造年青力中心、网易沉浸式特色街区、美食不夜街等“饶π”系列项目,为青年人才提供丰富时尚业态。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站稳人民立场,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市纪委市监委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推动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楼盘办证难、群众饮水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