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法治

何为“江西第一人杰”

——长沙王吴芮的故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鄱阳县,是秦王朝首个在江西设置的县,而第一任县令就是吴芮。现今,走进滕王阁四楼,可以看见一幅巨大的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壁画,吴芮排在第一位。

吴芮担任鄱阳县令期间,仁爱施政,轻徭薄赋,注重恤民,深得民心,被百越(以鄱阳为中心,东至浙西、西至广西、南至越南、北至长江南岸)人民尊为“番君”。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各地纷纷响应。吴芮也组织武装起义响应,配合项羽、刘邦反秦。项羽攻入咸阳,封吴芮为衡山王。汉朝建立,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吴芮功高不骄,保境安民,其子孙秉承厚德。所以,刘邦封的八位异姓王皆被废或诛,唯有长沙王吴氏独免,共历五代,无嗣而止。

清才子蒋士铨在鄱阳十八坊毛家巷凭吊“番君庙”(吴芮庙),写了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叙述吴芮的一生:“汉定天下封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称忠只一长沙王,生都临湘死庙食。暴虐当时苦秦政,独有番君重民命。抚字能仁杀贱勇,汉家名将秦时令。婚姻早识骊山徒,择婿忍教孙贤……丈夫功业立天下,生王死神宁苟且?江湖民心亦易得,在尔鄱阳后来者。”

吴芮是春秋时期吴国吴王夫差的第五世孙。祖父吴厥很器重吴芮,经常对他讲述吴氏祖先泰伯建立吴国、爱民如子的创业故事,忆述吴国曾经的辉煌;分析夫差亡国的教训,要求吴芮铭记在心。吴芮牢记家中长辈嘱咐,很想像他的祖先一样,在这个如太湖一样富庶的鄱阳湖平原发展一番事业,再创辉煌。

秦初,包括鄱阳在内的百越一带还是一个没有地方官管理的地方。当时有很多逃兵流落到鄱阳一带,杀人越货,弄得民不聊生。为了保护地方平安,吴芮18岁就组建了一支一万七千人的武装,与流寇作战,清除兵匪势力。对被抓获的流寇,只要保证不袭扰百姓,他便一律给予他们出路遣返;愿意留下的,就把他们收编到自己的队伍中。

他的母亲梅氏是个女中豪杰,教育吴芮要藏兵于民,军队要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吴芮按照母亲的指导,把自己的军队分成若干个小部队到四乡开荒屯垦,自给自足。吴芮带领的军队,亦农亦兵。他的部队无论吃的穿的都不缺,而且主要力量都是吴国流亡贵族的后代,个个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兵精将强。他派出得力骨干带着武装到周边各地发展。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百越百姓拥护。

身为流浪的没落王族后裔,吴芮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他在扩张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反对强权和恶势力,要求军队“以战止战”,帮助人民安居乐业。他在军队里培养的大批懂得各种生产技术的人才,每到一处,就帮助当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他派出大批“军地两用人才”到落后地区做顾问,帮助当地人发展经济。至今,在越南、桂林、柳州等地还有吴芮庙。

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他在辖区各地实行轻徭薄赋,推广水稻良种,普及耕作技术,采取了一系列兴修水利和鼓励耕种的措施,大力发展生产,鼓励商贸,发展经济,以雄厚的经济实力稳定地方。他还要求人民向政府如实登记所有田地,按亩纳税,鼓励开垦荒地,与百姓约法三章,凡新开垦的田地一律归开垦者所用,五年以内不缴纳赋税。外地流亡到他辖区内的人,由政府按口授地,派人教会他们生产技能,帮助他们安居乐业。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史记》中描写吴芮统治的地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记者 蔡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