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党建述职这“三种关系”不容忽视

岁末年初,一年一度党建述职“期末大考”如期拉开帷幕。如何避免党建述职流于形式“一述了之”,切实述出担当、评出动力、考出作风,需要精准把握好这“三种关系”。

把握好“履职”与“述职”的关系。“述职十分钟、履职一年功”。履好职、尽好责,是开展党建述职的基础。述职主要目的是反映党组织书记本人一年来的履职情况,比的是硬本领,考的是真功夫,容不得半点虚假。各级党组织书记必须进一步树牢“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理念,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做到担主责、唱主角、当主力,切实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坚决防止出现“说得好就是干得好”的思想误区。

把握好“旧账”与“新账”的关系。党建述职既是总结经验、评价成绩的过程,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要“了旧账”,实事求是逐一报告上年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的推进情况,以及述职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又要“算新账”,全面梳理党建述职中自己查摆、上级点评、群众评议指出的突出问题,持续抓好跟踪落实。无论是“新账”,还是“老账”,都需要实实在在坚持问题导向,对述职报告层层把关“挤水分”、反复修改“留干货”,防止讲成绩浓墨重彩、说问题轻描淡写;对新指出的问题坚持销号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特别是多年不曾彻底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做到不见效果不收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防止一些问题“年年述、年年改、年年在”。

把握好“台上”与“台下”的关系。党建述职既要“台上讲”,更要“台下评”。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述职的“试金石”,敞开述职“大门”,邀请一批“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在台下当“考官”测评打分,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搞“体内循环”,不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着力构建“党建行不行、群众评一评”的工作机制。晒出述职“考分”,将评议结果、问题清单等情况“晒”出来,强化党建述职结果运用,让党建述职述出责任、述出方向、述出实效。

(章剑杰)